河北 国内国际 政务 评论 历史 论坛 博客 投诉 视频 娱乐 图库 热点 财经 房产 健康 教育 旅游 汽车 电力 国企

小区私装地锁“圈地”停车 居民称妨碍美观影响安全

2014-04-04 19:32:21 来源:和合承德网

    住建部门称将联合执法部门对小区地锁进行拆除 规范小区停车位

    随着小区私家车的不断增多,车位日渐紧张,近日,和合承德网记者接到部分市民反映,许多小区上演了“抢车位”大战,甚至部分有车一族不惜毁坏绿地、占用消防通道将公共区域变成私家停车位,小区一度出现私装地锁的情况,不同型号、不同规格的地锁挤占了原本宽敞的小区道路,给居民的出行和生活都带来了诸多不便,也影响了小区和谐。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又如何根治这种在部分小区频繁出现的乱象?

    □和合承德网记者 闫立辉

    现象 地锁遍地开花,影响美观藏隐患

    “之前说过长安小区停车位的事,却也不了了之了,这不又开始了,有的业主竟然将过道也变成了私家停车位,买车容易停车难是事实,难不成没地儿停车明天大伙儿都去刨花坛、占公共地方吗?”近日,有网友发微博反映长安小区部分业主私占公共区域安装地锁建停车位,并呼吁相关部分重视起来。

    4月1日,记者来到该网友所述的长安小区一期,走进小区,记者就看到楼前便道、楼宇间空地、以及楼前便道绿化带中,但凡是空地位置,都安装着各式地锁,方形的、T字形的、三角形的……这些地锁“霸气”地立在空地上,颇为有趣的是,一个停车位上竟然安装了两个地锁。

    记者从小区居民口中得知,该小区前几年还好些,因居民车辆有限,停车并不是业主们关注的问题,大家更关心环境绿化、垃圾清洁等方面的服务质量,因此,当时小区内私装地锁的情况还没有如此严重,而如今地锁遍地开花,刚开始一两个,慢慢地其他居民纷纷效仿,短短几个月,地锁如雨后春笋般蔓延至整个小区。部分居民反映,私装地锁存在安全隐患,晚上路灯不太亮,稍不留神就可能会被绊倒。

    在记者走访过程中,私装地锁导致小区地锁遍地开花的现象不止出现在长安小区,在我市一些老旧小区,如万华小区、富家沟小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圈地”抢占停车位现象,好多小区绿化带逐渐消失,公共区域或消防通道被挤占,取而代之的是凌乱不堪的地锁,小区有限的空间被瓜分殆尽。

    尴尬 业主抢车位不得已,物业无执法权难解决

    对于小区私装地锁,居民各执一词。多数居民认为这种“损人利己”的行为应该被“叫停”。然而私装地锁的居民则解释,“小区车位少,不得已”。

    记者在一些私装地锁现象比较严重的小区采访时了解到,多数小区一开始绿化面积比较高,加上私家车数量较少,很少有挤占公共用地建停车位的,“时间长了,小区建设之初原有的停车位不能满足需求,有一两家带头安装地锁,其他的居民就纷纷效仿,久而久之,这种不文明的行为不仅存在安全隐患,加之相关部门管理薄弱,地锁就遍地开花了。”家住富家沟东区的董先生告诉记者。

    然而对于私装地锁现象,部分抢上车位的居民则显得有苦难言,用“挪窝就下蛋”来形容小区车位的混乱状况,“前脚开车走,后脚就有人占了车位,开车在小区兜圈找车位已经成了下班的必修课。我也知道私装地锁不好,可你家不占,别人家就占,那车停哪儿?甚至一些其他小区的车辆都会开进小区找车位,占据一块公共区域安装地锁成自家停车位也是无奈之举。”家住长安小区的李女士无奈地告诉记者。

    在记者采访中,面对地锁“圈地”乱象,多数小区的物业工作人员或社区负责人也颇为无奈,一些社区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我市的部分老旧小区,没有物业,也没有规划停车位。以前停车,都是居民自己找地方停,如今车越来越多,也有外来车辆停在小区,才出现了私装地锁的现象。

    对于此种现象,部分小区的物业工作人员也向记者吐苦水,“地锁是个人的,我们无权拆除,否则会引起更大矛盾。之前在小区贴出通知,让居民自行拆除,但很少有人响应,反而地锁有增无减,甚至消防部门在检查过程中发现小区私装地锁的行为,都发出过责令整改的通知,物业部门将通知下发给业主,可刚贴上就被业主撕了,很是无奈。”一些小区的物业负责人直言,遏制地锁关键是解决停车难题,或者有人站出来对小区停车加以规划。

【责任编辑:孙明霞】
分享到
更多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4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