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一家三口签订人体器官捐献志愿书

来源:河北网  2014-07-12 10:51:16  责任编辑:丁璨

    2014年7月2日凌晨2点40分,陈志华带着安心的笑容离开了人世,当日下午3点50分,邢台市眼科医院和承德市红十字会等相关工作人员专程赶到承德市第六医院,成功对陈志华的眼角膜进行了摘取,完成了她的遗愿。与此同时,邢台、廊坊两地的两位女士已经分别在等候陈志华留下的这份光明。

    2009年秋天,鹰手营子矿区居民陈志华被诊断为肺癌。在5年多的治疗期间里,面对病魔,她选择了乐观,面对关爱,她选择了感恩。2013年,她毅然在《中国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申请登记表》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本报曾做报道)。她的事迹一经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2013年,她被评为营子好人,2014年,她成为“中国网事·感动河北”网络人物。

    记者还了解到,今年4月份与当地红十字会签订人体器官捐献志愿书的喇嘛沟村村民姚兰萍在住院治疗期间,与陈志华同住一间病房,两人不仅是同病相怜的患癌病友,更成为了患难与共的好姐妹。在去年陈志华决定捐献眼角膜后,姚兰萍这位农家妇女也打破了传统观念,毅然作出捐献眼角膜的决定。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陈志华的爱人王建华与独生儿子王程也受陈志华乐观处世、无私奉献精神的影响,分别于6月26日、6月30日与当地红十字会签订了人体器官捐献志愿书。

    鹰手营子矿区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人们对器官捐献有了更多的理解,鹰手营子今年的器官捐献志愿者人数比往年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而一家三口、两代人都签订人体器官捐献志愿书,要进行器官捐献的志愿者家庭,陈志华一家确是全市首例,这样义举、大爱的家庭在全省也罕见。

    据悉,中国等待眼角膜移植的患者有300多万人,每年还在不断增多,而每年进行移植手术的却只有3000人,仅占千分之一。陈志华及她的家人正在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在当今社会,逐年递增的捐献者正在让捐献行为常态化,让“乐观处世、无私奉献”的这份正能量不断传递着。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