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234项便民措施更好服务群众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4-07-15 09:30:40 责任编辑:孙明霞

    河北新闻网讯(通讯员刘建军 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郭峰、李建成)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老百姓最反感。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承德市坚持问题导向,从简政放权、转变作风、创新载体等方面入手,向“三难”“亮剑”,努力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围绕“让群众好办事、为群众办好事”,该市先后制定了4个层面、22类、234项惠民便民措施,为市场主体、服务对象和群众办好事实事1780件,让群众切身感受到活动带来的变化。

    简政放权降门槛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解决“三难”问题的“牛鼻子”。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承德以优化发展环境、服务群众办事为目标,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市本级行政审批服务事项进行了梳理,削减和下放审批项目,尽力让服务群众的“门”挨着群众的家门。同时,该市在县、乡镇两级分别设立政务服务中心、高标准的便民服务中心,在村(社区)推行便民服务代办制度,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实现了服务对象全覆盖。

    据了解,该市进一步下放市本级行政审批服务事项122项,其中直接下放100项、委托下放13项、受理环节前移9项,做到真正放、放到位。全市11个县区、205个乡镇,全部建立了政务服务中心和乡镇便民服务中心,162个城市社区全部建立了便民服务站,村级便民服务站覆盖率达到64%,年底前全市2485个行政村将实现全覆盖。

    近日,平泉恒昌保温材料有限公司因扩大生产规模,急需电力增容。总经理王红为来到平泉县工业促进局审批窗口办理电力准供卡,仅半天时间就拿到了准供卡。他说:“以前这种事情需要到市里办理,现在在县里就能办了,节省了时间。”

    平泉县政务服务中心堪称承德市县级政务服务大厅建设的样板,该中心按照程序最简、时限最短、效率最高、服务最优的原则,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一站式、一条龙服务,实行首席代表、一次告知、限时办结、责任追究等制度,推行预约、延时、上门、并联审批等特色服务,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转变作风换角色

    过去在一些老百姓的眼里,到政府办事就是去“求人”,要看办事人的脸色。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承德以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为首要标准,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转作风、换角色,下移重心、靠前服务,实现“由被动服务到主动服务、由要我服务到我要服务、由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的转变。

    双滦区下店村是典型的城中村,借助拆迁改造,便民服务中心建筑面积达到2000多平方米。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严格按照“一张笑脸、一声问候、一把座椅、一杯热水、一个明确答复”的工作要求,接待每一位前来办事的村民。村党支部书记石秀芝说:“要让百姓一进门,就感受到工作人员热情周到的服务。”目前,该村群众基本实现办事不出村、矛盾调解不出村、生活服务不出村、基本医疗不出村、致富培育不出村。

    创新载体拓渠道

    如何让群众好办事,载体和渠道是关键。承德市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广泛推行“代办制”、“连心卡”、“月月谈”等制度。

    在承德许多农民家中,都有这样一张“连心卡”:上面印着所在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姓名、职务和联系方式,以及“96096”便民服务热线和当地便民服务中心的服务热线。有困难就给“连心卡”上的干部打电话,逐渐成了一些农民遇到困难时的第一反应。推行“月月谈”制度,乡镇、村干部每月通过定期或随机的形式,主动上门倾听村民的想法、意见、困难等,想方设法帮助解决,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突出作用。

    在让群众好办事的同时,引导群众办好自己的事。该市创新帮扶模式,组织1988名干部和“能人”,组成571个帮扶支部回村帮扶,带动资金、技术下乡,让群众路线真正扎下根去。创新志愿者服务模式,组织引导党员团员、退休干部、专业人才,组成3621支、10.1万人的志愿者服务队伍,通过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宣讲党的方针政策;创新村代会治理模式,由村民自愿结组选出村民代表,组成代表团,参与村务管理,全市636个村推行了村代会模式,老百姓不但真正成为本村发展的“设计师”,而且还是“建筑师”、“监理师”,激发了群众的创造活力。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