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一残疾人带着妻子一块捐遗体(图)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4-09-18 09:14:22 责任编辑:赵耀光

承德残疾人刘天亮及其妻子签字成为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

刘天亮夫妻

  河北新闻网讯(燕赵都市报记者陈宝云)9月8日,燕赵都市报对承德市自幼身患小儿麻痹症的刘天亮欲死后捐献遗体,作为医学研究标本的事情进行了报道。9月17日,刘天亮在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申请登记表上正式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距离实现自己的愿望,又进了一步。与此同时,他的妻子在其感召下,也成为了一名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

  9月17日上午10时,刘天亮和妻子谭景琦带着儿子一起来到了承钢宾馆,在宾馆的会议室与承德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正式会面。

  签订登记表之前,承德市红十字会副会长张宗一首先向刘天亮及其家人介绍了人体器官捐献的流程。据张宗一介绍,承德护理职业学院是该市人体捐献的定点接受单位,今后,刘天亮夫妻二人的遗体将会作为标本,供该学院成千上万名学生进行学习和研究,为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拿到登记表后,刘天亮和妻子满面笑容,在捐献器官一栏中,他和妻子又就将眼角膜、心脏、肝脏和肾脏,纳入到了捐献范围。在场的人,都为夫妻二人的大爱之举,由衷的鼓起了掌。尽管早已得知父母有捐献遗体的意愿,但刘天亮正在上大学的儿子还是有些难以释怀。“儿子特意请了假,陪我们俩来见证这一时刻。儿子不比我们要紧张,昨天一夜没睡觉。”谭景琦说。不过,小刘表示,父母能够完成自己的心愿,他在心底为他们感到高兴。据张宗一介绍,目前,承德市登记在册的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有50人左右,现在该市已完成捐献的有12例。“现在每年大约都会有四五个人加入到志愿者的队伍中,尽管人数越来越多,但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志愿者的人数与等待器官移植的人数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比如说眼角膜,现在的比例是一比三十。”张宗一说,唤起更多人参与到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队伍中,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这些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让人们从心底认识到捐献器官的意义。

    身残志坚助人为乐 承德一残疾人欲捐遗体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