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丰宁六旬翁自建书社供人们阅读

来源:和合承德网  2014-12-29 11:42:17  责任编辑:孙明霞

    和合承德网记者张艳梅

    只上过小学三年,却酷爱读书;没学过毛笔字,却独创《隶书丛贴》;没有经济来源,却独僻一方叫“东方书社”的天地,并且坚持二十年为人们提供免费阅读……在丰宁县县城中心地带,一座老旧的二层小楼里书香四溢,简洁干净的铁书架、成千上万册的图书、安静的读者……而书社的主人就是当地土生土长的农民白景山。

    第一桶金用来开书社

    1994年,在丰宁县城中心一座二层小楼,挂起了一个叫“东方书社”的牌子。

    从挂牌的那天起,里面常常出现这样的场景:一些人或站着或坐着,但手里都拿着书或杂志,在屋里的一角,一个中年男人静静地在那里挥毫泼墨……画面安静而温馨,只有窸窸窣窣的翻书声打破沉静。

    这个男人就是白景山。

    这一年,人到中年的白景山最为难忘,因为他创作的一套《隶书丛帖》(共五部)在北京出版发行,并且给他带来了经济收入。

    “用这钱开个免费的书屋”,当白景山和妻子赵凤霞说出这一想法后,妻子直接回答他:“你疯了吧。”

    这样的行为看起来的确是疯了。然而,白景山自己知道这疯的原因。生于五十年代的白景山只上了三年小学就辍学了。离开校园那天,他偷偷地藏起了书本。因为珍惜和不舍,那几本书的字被白景山无数次地在纸上、在地上写过。

    当年6月,白景山投入两万多元在县城成立了“东方书社”。

    不过开一个书社远比他预料的复杂得多。

    家里的书,亲朋的书,用省吃俭用购买来的书是书社的支撑。

    书社需要老有人在,这样走过路过的人才可以随时进来阅读。

    那时白景山的家距离县城还有20里地,每天天不亮他就骑车从家走,中午自带一点饭菜,在书社一守就是一天。

    报刊、杂志、小说、人物传记、农村科技……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小小的书社各种图书都有。

    九十年代,为了及时购买新的书籍,白景山经常到北京、石家庄去买书,“一本书再贵也舍得买,一碗面条再便宜也舍不得吃。”那时,他来来回回的路上经常是烧饼就榨菜。

    可是书社依然奉行免费阅读的原则。

    在一个当时仅有四五万人的小县城,书社每月的借阅人数都能突破千人。每到周六周日,楼上楼下坐满了前来看书的大人和孩子,这成为丰宁县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