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宁农民剧团37载传承燕赵梆子腔

来源:和合承德网  2015-01-19 10:26:28  责任编辑:孙明霞

75271421626813611.jpg

宋显江(左一)正在给演员说戏。

    和合承德网记者张艳梅 通讯员刘海波 吕晓芳

    “金牌调来银牌宣,王相府来了我王氏宝钏……”无论是田间地头,还是街头巷尾,只要有人唱出那一句句韵味十足的河北梆子,随时随地有人跟着应和。在丰宁古房村,这样的腔调人们再熟悉不过了。村里爱好戏曲的农民组成的业余剧团,逢年过节就给乡亲们唱几嗓子,这一唱就唱了37年。

    一曲悠扬梆子传承三百年

    上午去县城办事,一直忙到中午,顾不上吃饭,62岁的宋显江就急匆匆地赶回村里。因为,他和剧团的几个人约好了要一起排练。

    “这是我非常有远见的一个决定。”时至今日,宋显江说起自己30多年前重新创办古房村业余河北梆子剧团的初衷,这个满面风霜的农家汉子依然骄傲得很。

    在宋显江儿时的记忆里,每年正月、“七月十五”,老早拿着小板凳占据“有利位置”去听戏是最快乐的事儿。那时只要一开场,甭说村里人都来看,就连外村的人也老远地赶来瞧“稀罕”。

    在娱乐节目匮乏、交通闭塞的山村,唱戏无疑是最隆重的演出。

    古房村唱戏是清代康熙年间由山西传入,村里的业余剧团活动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剧团不论服装道具、演职员队伍还是剧目都达到了当时的“豪华水准”。潮河两岸的村村落落,都曾留下婉转悠扬的梆子调。

    只是“文革”期间,剧团被遣散、行头也被强行烧毁,曾经唱戏的人也只好悄无声息地“隐匿”于各家各户,这个曾红极一时的丰宁民间业余剧团渐渐淡出了乡亲们的生活。

    “可惜呀,整整十年,老百姓再无这种眼福耳福!”24岁进入剧团跟随师傅学戏的宋显江对那段岁月记忆犹新。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每次走过虽然只是一个土台子的戏台时,他都会在那驻足。“站在那,就能想象出台上锣鼓喧天,台下叫好声不断的场面。”宋显江说,这样的画面无数次出现在他的脑海里。

    每次遇到戏团那些“演员”,听他们说起不能唱戏的遗憾;每到春节看到乡亲们再没“娱乐”项目的无聊,宋显江有种说不出的“憋屈”。

    正是这种遗憾,这种无聊,这种憋屈,一直激励着他:“总有一天,我会再让这戏唱起来。”

    1978年,25岁的宋显江终于等到了时机。

    “恢复古房村业余剧团。”宋显江也因此成了古房村农民业余剧团的第十四代传人。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