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新闻

中国成功研发国产首型海洋科考勘探用GPS信标原理样机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5-06-11 18:14:06  责任编辑:孙明霞

    中新网北京6月11日电 (齐渡谦)在21世纪陆上资源面临枯竭的今天,各科技强国纷纷目光转入海底,抢占海底油气资源。中国南海拥有巨大的天然气与石油资源储量,有“中国第二个大庆”之美誉,但受制于资源勘探、采集等诸多技术难题,国际装备技术垄断现象严重,各类先进设备出口受限,“海洋科考勘探GPS海上信标”就是其中一项。

    记者11日获悉,这一“困局”目前已被中国航天科工三院31所打破,该所研发的“海洋GPS信标”原理样机已通过首轮测试,不久的将来应用于南海资源勘探。

    “目前,在无电缆海洋科考、勘探机器人的回收工作中,我国普遍使用的多是无线电及灯光信标,它的优势在于无线电信号受天气影响小,但因手持接收端接收人员及接收角度的局限性,回收工作效率往往较低!”31所该项目组张胜伟主任用一个传统接收器向记者比划道。“你看,如果无线电信号在这边,你把天线转过去信号就强,偏一点就弱了,一点角度偏差在海上就可能是几公里。”

    “而GPS信标在继承了无线电信标‘受天气干扰小’优点的基础上,还大大提升了位置准确度,通过精确到‘秒’级的精度,偏差一般在10米范围内!”张胜伟主任打开该型原理样机展示起来。“这个接收端上已经开始显示发射端的具体位置了,通过增幅天线,理论上有效接收范围可达数十公里,在首轮测试时的几公里范围水域内工作准确可靠。”

    “但现在的这个样机也只是雏形,因为它的最终目标是要随着海洋探测器进入高水压、低温的几百甚至几千米的深海环境,外壳密封舱密封性、坚固度、可靠性、透波性等方面是首要考虑的问题。”他说,同时还要整合现有的几种传统信标,组成集“GPS、无线电、灯光”一体化的标准海上信标系统,通过标准化的接口,可任意搭载配套于各式海洋勘探设备。

    谈道后续的工作,张胜伟主任表示,“还必须要提的一点就是——我们时刻关注着北斗定位系统在民用、科考级产品上的精度解放,通过更换芯片和通信协议,就可搭载北斗定位系统,这样这台‘国产海洋科考用信标’才能真正变成值得骄傲的民族产品。”(完)

相关新闻

海南开展西、中沙群岛综合执法监测科考联合行动

2015-05-04 15:11:49

(记者 王子谦)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监察总队两艘执法船4日离开海口港,赴西沙和中沙群岛进行综合执法监测科考联合行动。此次综合执法监测科考时间为4日至11日,出动中国海监2169船和2168船,总航程1384.4海里。

“海洋六号”赴太平洋科考 载4500米级无人潜水器

2015-04-29 10:44:58

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六号”于28日10时从广州东江口海洋地质专用码头起航,远赴太平洋,执行深海资源和中国大洋第36航次科学考察任务。

南极科考实测:北斗系统信号质量总体与GPS相当

2015-04-08 18:42:32

利用北斗/GPS双系统四频率接收机,我国科研人员在南极科考途中一路对比分析了北斗和GPS系统的定位效果,实测结果表明:中国北斗系统信号质量总体与GPS相当。”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泽民教授说,“截至文中研究数据采集结束时,北斗系统在轨卫星数为11颗。

“雪龙”号科考队员的日常生活

2015-04-07 09:12:16

新华社发(中国第31次南极科考队供图)  “雪龙”号船长赵炎平(中)与气象员黄焕卿(右)、张弛在进行气象会商(3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白阳摄  中国第31次南极科考队的队员们在“雪龙”号的“南极大学”上听课(2014年11月8日摄)。

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完成西南印度洋科考返回青岛

2015-03-17 16:17:36

(胡耀杰)在完成西南印度洋海底热液区首次下潜后,“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随母船“向阳红09”号17日返回母港青岛,并正式入驻国家深海基地。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