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新闻

“水怪”崔石林:半个世纪的城市“挖井人”

来源:和合承德网  2015-12-09 14:08:55  责任编辑:丁璨

    上个世纪60年代,承德地区4.3万平方公里,山区占90%,气候干旱少雨,地表水、地下水分布极不均匀,当时缺水人口达7万多人。“要为承德缺水的山区人民找到水源!”1964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现为中国地质大学)的崔石林被分配到承德,立下了这样的誓言,开始了与承德山水相依近半个世纪的“寻水”梦。

    出“野外”是地质工作者出外工作的代名词,一年365天,他们几乎都奔波在大山里。

    夏天,脚掌磨出了血泡,汗水一泡钻心的疼,还要提防山林里的猛兽出来咬人;冬天,刺骨的寒风打在脸上像刀子一样,拿着仪器的两只手全是冻疮。为了赶回承德交地质报告,他和同事急中生智装成“犯人”,才挤上每天唯一的一班汽车;跳蚤、虱子是缺水旱庄的“特产”,睡在农家炕上咬的一身包是常事儿。

    历时3年,崔石林和3名同事用双脚走遍了承德的南北东西,完成了承德历史上第一次缺水旱庄调查,为承德山区建水井和水站369个,解决了436个自然村2万多人和近万头牲畜饮水难的困境。

    “地下水就像人身上的血管,有流向有脉络,不了解地形就找不到水。”多年的实地勘测和专业训练,承德的山川地貌就像一张活地图,刻在崔石林的脑海里。地下水就像一只小精灵,只臣服于懂它的人。

    时间长了,“缺水找崔工”成了人们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人们说:“崔工来了,水就来了。”人送外号,“水怪”。

    承德县六沟乡北沟村缺水严重,县、乡决定将该村整体搬迁到有水源的地方去。故土难离呀,村民们不愿意走。崔石林两次来到北沟,终于找到一条含水裂隙,清亮亮的水汩汩而出,一位老大爷含着眼泪紧紧地握着他的手,哽咽着说:“你救了我们全村人呀!”

    承德军工企业多建在“深山老林”地区,自然环境恶劣,很多地方找水非常困难。崔石林找水“稳、准、狠”,不怕辛苦,背着仪器在山里一扎就是好几天,多年来,承德几乎所有的军工企业水源地都是由他勘测的,31眼水井,出水量又多又好。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多年来,崔石林协助各县建立打井队,“传、帮、带”和他们一齐跑野外,把找水经验总结成“顺口溜”,亲自授课培训出第一批专业人员,弟子遍布承德各地。

    据不完全统计,崔石林为缺水山区找水525余眼(孔),遍布承德八县三区。作为技术负责人,他为市区寻找新水源,勘测市区上二道河子和秋窝两处重点水源地,并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秋窝日出水量60000吨的任务。

    近半个世纪的“找水”生涯里,由于常年奔波在外,爱人朱立仁两次生产,崔石林都在野外工作回不了家。“对妻子很歉疚,但是看到水从地下涌出来的那一刻,心里是说不出的高兴,真的是把所有的艰辛都忘记了。”

相关新闻

水润承德 美景入画

2015-12-09 14:06:13

走进承德,遍布这座城市的水景美仑美奂,给人以进入仙境般的感觉。

承德打造京津地区农产品供应基地

2015-12-09 13:59:50

我市重点推进八县食用菌产业环和6个农业龙型产业带建设,打造京津地区绿色、安全的农产品供应基地。图为兴隆食品有限公司工人正在筛检板栗仁。

相关搜索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314081840。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