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新闻>>承德社会民生

京津水源涵养地40万村民如何脱贫

2017-03-30 11:35:27 来源:北京日报

——《北京日报》记者深入承德市三个贫困村的调查(上)

贫困,不只发生于穷山恶水。

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普通话标准音采集地、皇室行宫避暑山庄……涤荡在历史长河中的承德,拥有十余张城市名片,闻名于世已有300 多年的时间。长林丰草,碧水光湖。承德的生态环境,堪称中国典范。不过,多少年来,承德由于“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貌特征,加上农村投入与产业发展不足,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能力不强,属于河北省唯一的市辖县全部进入扶贫政策扶持范围的全域性贫困地区,发展相对落后。

718 个贫困村、40 万贫困人口,京津之北,燕山深处,这是一座欠发达的山城。“建设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同步解决京津周边贫困问题”。面对繁重的脱贫任务,承德给出响亮回答,举全市之力坚决打响脱贫攻坚战。

脱贫攻坚党旗红。紫塞大地上,778名“第一书记”到村任职、1894 位“能人”回乡创业、7.49万个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帮扶……近日,本报记者一行深入承德三村进行调查。

哈里哈村“康百万”:不做老板做牛贩

近日,河北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划定了张承坝上地区和燕山——太行山深山区的10 个深度贫困县进行定点帮扶,承德市围场县就在其中。

哈里哈乡,围场县最北部的乡镇之一;哈里哈村,又是该乡最北部的村落。这里背靠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距离承德市中心有200 余公里。

“连山结玉岩,修庭振琼柯”用来形容哈里哈村最为贴切。早春三月,记者驱车一路前往,每至山路北坡,都还能看到连片不化的积雪。原来,每年从十月份开始,哈里哈村就进入了千里冰封、万里寒凝的季节。直到次年三月,这里一直是冰雕玉砌、银装素裹。

由于地处浅山丘陵地带,土地贫瘠导致传统农业效益低,养殖业毫无悬念地成为了这里的主导产业。多年来,哈里哈村512 户村民过着拮据的日子。全村959 人属于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

然而,正是这样的贫困地区,近年来却孕育出了一位远近闻名的致富能人“康百万”——哈里哈村党支部书记康文有。不过,之所以被称作“康百万”,并不是说他个人财产有一百万元,而是他靠着自己的一手绝活儿,对贫困群众“造血”培训,带领村民致富,让村集体积累了上百万元的收入。

在外村人眼中,康文有是个出名的“大牛贩子”——65 岁的实际年龄,看起来只有50 多岁,拿着苹果手机,走起路来虎虎生风。

早些年,得知距离哈里哈村不远的棋盘山镇有一个大牲畜交易市场,康文有便带着村民到内蒙古、辽宁来回400 多公里买牛,回到村里用几个月时间育肥,最后卖到交易市场赚取差价。

说起挑牛犊,一直沉默寡言的康文有顿时变得两眼放光,“看牛看两头,嘴要方、臀要凸;角要平、鼻要粗……挑这样的牛,绝不会走眼。”除此之外,他还总结了一套育肥的经验,包括如何护理、如何喂饲料等等。按照康文有的这套土法儿,哈里哈村几十位村民成了牛贩子,人均每年能挣两三万元。

“涵养水源就是财富。”康文有说,除了养牛贩牛,哈里哈村还有2 万多亩林子。植被好,不仅能调节气候,还能带来大量游客。此外,60 多名赋闲在家的村民当起了生态护林员,看林护林,一年能入手7000多元的工资。

由于靠近塞罕坝、御道口等旅游景点,是坝上坝下的必经之地,2015 年开始,村两委还号召村民搞起了生态旅游项目。村民赵礼第一个在自家四间农舍的基础上搞起了农家乐,旅游旺季两个月能挣三四万元。加上养牛、种地,全年收入达到五万多元,成功脱贫。

康文有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16 年,哈里哈村凭借产业扶贫、异地扶贫、生态扶贫等,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12.6 万元。当年,该村就有77 户197 人成功脱贫摘帽。

“如果他想自己发财,早就该叫‘康千万’了。”赵礼告诉记者,康书记思路活,又敢干,肯定是个“大老板”,“但他就是这么一个人,当了46 年村支书,把一切精力、经验都留给村里了。”

一百多万元的集体收入不是个小数目,但康文有没拿去挥霍,而是在村里踏踏实实地搞起了基础设施:铺路、打井、建广场……一个现代化的新农村渐渐有了雏形。

根据承德市划定的红线,到2018年年底,贫困人口必须全部摘帽。还有不到2 年时间,哈里哈村能带动尚未脱贫的239 户完成任务吗?面对记者的疑问,康文有简短而铿锵地答道:“能!”(记者郭涛)

责任编辑:张云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