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新闻>>承德经济新闻

2017首届承德鉴宝大会活动侧记

2017-06-09 22:29:28 来源:承德日报

书画鉴定专家宋世华为藏友鉴宝

鉴定专家于晓聪为一位80 多岁的老藏友鉴定“传家宝”

 

收藏是文化,是对祖国悠久历史的热爱和传承;收藏是历史,只有很好地继承了历史,才能更好地发展和创新。

古人云:盛世收藏。

6 月3 日,由承德市收藏学会和承德市金银珠宝业商会携手“热河玉”举办的“2017 首届承德鉴宝大会” 在“印象承德”旅游文化产业园”开幕。此次盛会不仅在提升藏友品鉴力的基础上助力承德旅游产业发展,更是将承德民间收藏活动打造成我市又一新的城市名片。

当我市及从外地赶来的数百名藏友怀揣“家传宝贝”从四面八方赶往位于双滦区“印象承德”旅游文化产业园时,藏友们早已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在家“藏”了这么多年的宝贝,在鉴宝权威专家的手中,真伪、年代、历史……终于真相大白。

这次高水准的鉴宝大会,是全市收藏界的大聚会和饕餮盛宴,同时对我市民间藏品品鉴真伪、去伪存真,推动收藏文化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鉴宝大会现场异常火爆

“汉代的瓦当,家传的,您给鉴定一下……” 6 月3 日上午10 时,当主持人宣布鉴宝大会开始,有请1 号藏友时,一位50 岁上下的男子早已迫不及待地一个箭步冲上主席台,小心翼翼地从兜子里拿出自己的“传家宝”。

主席台上,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寻宝》 节目鉴定专家于晓聪、北京市文物局宝古斋书画鉴定专家宋世华、国家注册珠宝质检师、中央电视台“一锤定音”栏目珠宝鉴定专家张勇及承德本地古玩专家刘晓光、陈海波正拿着手电筒和放大镜一丝不苟地鉴定着手中的宝贝。

台下,数百名闻讯而来的收藏爱好者或怀揣“宝贝”,或小心翼翼地扛着“宝箱”来请专家现场鉴定,希望通过专家的“火眼金睛”为自己的收藏品辨别真伪。玉器、瓷器、书画、铜器、石器、钱币、经书、票证……各式各样的古玩藏品,让记者大开眼界。用五位专家的话说:“承德市民对古玩收藏的热情之高,在此次鉴宝活动中可见一斑。”

参加鉴宝活动的数百人中,既有来自承德市区及各县区的,也有从北京、天津等地赶来的,5 位专家被围了个水泄不通。专家每鉴定完一件藏品,就会有许多人围拢过来,仔细聆听专家的分析和解释,希望从中获得更多的鉴定知识。

在“鉴宝大会”现场,专家一般都只鉴定藏品的年代、真假,不进行估价,但绝大多数来鉴定的人还是执意要问问自己的藏品“值多少钱”。在专家眼里,这是普通收藏者的普遍心态。对此,专家提醒收藏者,在收藏过程中,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要把藏品升值当成目的,文物收藏是高雅的艺术,收藏者要多学一些有关藏品的历史知识,了解一些时代特征、风土人情。

不少藏友热情高涨前来鉴定

“老师,这是我妈以前腌鸡蛋的坛子,看起来很精致,后来我就给她买了个大坛子,把这个坛子换了下来,您快给看看,这个坛子有价值不?”张先生怀里抱着坛子,找于晓聪老师来鉴宝。

两分钟后,得知自己的坛子有价值,张先生笑得合不拢嘴。“真是没想到,腌鸡蛋的坛子竟然是云南玉溪窑制造的,老师说是元朝晚期或明朝初期的,属于食用器具,有500 多年以上的历史了,让我回家好好收藏着,我这可算是歪打正着了。”

在鉴定专家于晓聪看来,云南玉溪窑虽是地方性小窑口,且远在西南边陲,可这个窑口生产的青花瓷,花色虽然有别于大名鼎鼎的景德镇元代青花瓷品,但是在器型和纹饰题材方面,与景德镇的元青花瓷还是有着渊远的相似借鉴影响,同样具有相当高的历史价值。

在鉴宝现场,前来参加鉴宝活动的市民非常多。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有一大部分市民是收藏发烧友,常去农村和地摊转悠,看到喜欢的或者觉得有价值的物件就收回来,因为摸不准,拜托专家给现场鉴定。还有一小部分市民根本不懂收藏,只知道家里的物件是老一辈传下来的,是否有价值也不清楚,趁着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前来找专家鉴定。

60 岁的吴阿姨家里一直摆着一个铜制的喇嘛像,因为喇嘛像的做工很精致,吴阿姨一直觉得这是个值钱的物件,这次鉴宝,她特意拿来让专家给鉴定一下,结果却大失所望。

“专家说,我这个喇嘛像是位上师,是寺庙里德高望重的人物,住持一类的。雕刻得倒是很精细,但时间却不长,是建国后的,因为铜比较厚,而且喇嘛像上原有的肩花还缺失了,老师说,回家摆着还是不错的,听老师的意思,估计是不值几个钱。”吴阿姨悻悻地说。

专家慧眼识珠发现不少好物件

“这两个宝贝可有价值,你一定得好好留着。”瓷器专家于晓聪先生一边端详着精致的嘟噜瓶,一边对藏友马先生说。

马先生此次带来两件宝贝,一件是南宋磁州窑黑褐彩开光剔刻花龙纹嘟噜瓶,另一件是元代景德镇湖田窑制造的卵白釉贴塑螭龙双耳蒜头瓶。

“你看这嘟噜瓶做工多精巧,罐上有一对草龙盘旋的图案,这是摩羯鱼,佛教圣物,寓意是吉祥,还有剔刻的花,真不错。”于晓聪先生赞叹道。

马先生的另一件宝贝是一对白釉蒜头瓶,产自景德镇产品质量最好的湖田窑,釉色清白失透,纹饰也极其精美。

记者正津津有味地欣赏着蒜头瓶,突然被远处传来的声音打断。“借过,让一下。”循声望去,只见一辆推货小车上摆放着一个精致的大盒子,两个人一起把盒子从小车上搬了下来。

打开盒子,围观的群众全都不由自主地“哇”出了声,记者也被眼前的宝贝惊呆了,那是一件高50 厘米的玉观音,通身洁白无瑕。

珠宝鉴定专家张勇蹲下身子用手抚摸观音像,随后拿着手电筒照了又照,两分钟后,张勇站了起来。

“整个观音像几乎没有杂质,全部是和田玉,这么大块的玉质地竟如此均匀,实属难得,而且雕刻工艺也很精细,可见雕刻师的技术非同一般。”张勇告诉记者,像这样的观音像,他从业多年,也没见过几个。

承德古玩专家对我市民间藏品赞不绝口

承德是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第一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之一,这里集古建文化、佛教文化、皇家文化和中原文化于一身,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金山岭长城、木兰围场等4200 多处文化遗存,7 万多件皇家遗留的馆藏文物熠熠生辉。其民间收藏更是不计其数,加之有一大批喜爱传统文化、热爱收藏的藏友,使我们的山庄文化更加灿烂,使承德不断展示着历史和现代之美。

2017 首届承德鉴宝大会上藏友送来的数百件藏品,其精品数不胜数,一些上乘藏品,让我市古玩专家看到后都赞不绝口。

在整个鉴定大会的过程中,承德古玩专家刘晓光注意到,有藏友拿来的宋磁州黑褐彩剔刻花嘟噜瓶让人眼前一亮,这种宋晚期或元初期磁州窑典型器皿。因器型墩矮厚笨,拿放携带不方便,民间和古玩行用一句北方方言给它起了名字,嘟噜瓶(死嘟噜烂沉)。这件嘟噜瓶,釉色鲜艳饱满,装饰繁复,主题纹饰开光剔刻龙纹,辅助纹饰花草、如意、祥云。龙头刻划,生动借鉴佛教祥瑞物摩羯鱼造型变化而更显吉祥霖雨苍生,保佑正道的内涵。

磁州窑为我国古陶瓷八大名窑之一,其窑火薪传经历一千多年,发展成为北方最著名的窑系。这件嘟噜瓶正是生产在磁州窑发展鼎盛时期的河北磁县观台镇核心窑产区。同类作品河北磁县磁州窑博物馆有几件收藏,但有的已成残器,如此完好精美的宋代磁州窑作品,在承德留有遗珍,殊为难得。

景德镇湖田窑宋代时期主要生产青白釉瓷器,青白釉瓷器亦称影青釉瓷。南宋后又生产出一种卵白釉瓷器,这种釉的质感呈鸭蛋皮的淡青色,与影青釉最大的不同是釉质不透明,行话叫失透。元朝时期这种釉色得到空前发展,元代中央政府曾大量定烧使用这种釉色的瓷器,因此卵白釉瓷又称“枢府瓷”。这次承德鉴宝活动,发现的这件卵白釉瓷器,就属于这一时期景德镇湖田窑生产的精品器皿。更与众不同的是,存世的卵白釉器皿绝大多数日用品、器物以硫盘居多,陈设器非常少见。特别是这件器物工艺繁复,装饰考究,利用了摹印、贴塑、刻划等多种瓷器制作的成型工艺和装饰工艺,使得这件作品更是玲珑雅致,美轮美奂。

尤其不易的是,这件藏品器身上有贴塑的螭龙纹和突出的双耳,历经700 多年,丝毫未有破损缺失,真可谓是天佑宝物。传承至今,能使现代人有幸看到700多年前我国古代匠人的精神智慧和中国陶瓷独树一帜的发展、创新、审美趣味。

在承德古玩专家刘晓光的眼里,这次鉴宝活动,承德藏友送鉴的李苦禅先生的作品《大吉图》,更是将此次鉴宝活动推向了高潮。“李苦禅先生的作品《大吉图》 是苦禅先生晚年的精品之作,是苦禅老人写意花鸟画最臻熟、艺术格调达到鼎盛时期的作品。”

采访中,专家向记者透露,李苦禅先生师从艺术大师齐白石,在白石先生的众多弟子中,其艺术成就灿烂斐然。画面上部勾勒、渲染鸡冠花、墨竹,用笔轻松,率意拙朴,枝叶纷披,墨色华滋,生趣盎然。下半部画主题雄鸡一羽,其笔墨老辣干净,劲道浑厚,水黑色相互辉映,笔墨之美,跃然纸上。把公鸡的精神、势态表现得神采奕奕。用焦墨画出的公鸡腿趾踞尤其更是孔武劲健,力发鹰爪。寥寥数笔,出杂草点苔,删繁就简,物象通透,沉稳画面。题款以行书掺章草笔意,“八五叟苦禅戏墨于京华楼”。整幅作品画幅大,保存完好,画境寓意室(石) 上大吉(鸡),冠上加官。“承德藏友手里有如此精湛、价值不菲的苦禅先生作品,着实令人喝彩叹服!”刘晓光不无感慨地告诉记者。

(承德日报记者程雪霏、闫立辉 摄影杜森)

责任编辑:李瑾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