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新闻>>承德科教文卫

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幡传承人杜玉国

2017-07-31 16:57:47 来源:承德晚报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大手使劲一抬,前胸往后一仰,中幡稳稳当当落在了前额头上,几秒钟后,额头一用力,中幡回到手中,左手用力将中幡挥到眼前,右手迅速接上。一分钟连耍70 个中幡,杜玉国额头上的汗,顺着脸颊流了下来。

隆化县汤头镇何三屋村的杜玉国耍中幡,可是远近闻名。隆化的中幡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杜玉国功不可没。

中幡,其主干长10 米左右,由粗、细竹竿套在一起组成,竿顶悬挂3 面小旗。耍中幡、舞中幡是中国民间传统杂技项目,中幡表演时,艺人们将竿子竖起托在手中,舞出许多花样,多为庙会的表演项目。

“我就是为了庙会表演才学的耍中幡。”52 岁的杜玉国,说起自己学习耍中幡的初衷,打开了话匣子。

何三屋村的庙会是祖辈传下来的,有着300 多年的历史,庙会上有精彩的演出。为了庙会的传承和发展,村里的男孩必须要学习表演这些节目,杜玉国便是其中之一。

“那年我13 岁,选来选去,最后选中了耍中幡,还有3 个小伙伴,我们四个都跟着我四叔学,我是年龄最小的。一个月后,我就去庙会上表演了。一直表演到现在,39年从未间断过。现在,就只剩下我一个老人了。”说起和伙伴们学习耍中幡的经历,杜玉国无限感慨。

“一个中幡有30 多斤重,除了要轻松的举起来,还得进行各种花样表演,将竿子抛起用脑门接住,我们叫霸王举鼎,单腿支撑地面用单手托住竹竿为金鸡独立,此外还有龙抬头、封侯挂印、苏秦背剑、擎一柱等样式。想把这些都练好了,确实不容易。”

刚开始练习中幡,最难的就是掌握平衡。失去平衡,中幡几次三番从身上掉落,杜玉国一遍遍接住继续练。为了耍好中幡,杜玉国的胳膊被硌得青一块、紫一块。带着尼龙手套的手,也被中幡磨出了大血泡。有一次中幡从手上脱落,杜玉国没接住,中幡狠狠砸在了他的脚面上,他疼得下不了地,在床上躺了半个月。

除了额头,用下巴、鼻梁、牙齿接中幡,也是必练的动作,“开始练用鼻梁去接,一不小心就砸出眼泪是常有的事儿。”杜玉国告诉记者,中幡100 多个动作,台下看着惊心动魄,台上要想耍得好,得讲究六个字:力量、技巧、胆量。“每根中幡的重量是多少,用多大的力度合适,手抬多高腿踢多高,得天天练习不断琢磨才能把握得好。”

虽然在耍中幡的过程中吃了不少苦,但杜玉国从来没想过放弃,“只要我能动,我就会一直耍下去。如果我不耍,中幡可能就没有了。”一个耿直的老汉,用自己的行动,坚守着心中的那份信念。

如今,杜玉国在隆化县职教中心为10个学生传授耍中幡的手艺,看着孩子们学得有模有样,杜玉国倍感欣慰。“中幡的传承,以后就要靠这些孩子们了。”

责任编辑:李瑾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