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新闻>>承德图片新闻

承德·三种颜色

2017-09-04 15:22:44 来源:承德日报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曳,赤麻鸭凌空起舞,大雁、苍鹭在岸边嬉戏,成群的野鸭在苇荡中穿行。

碧水蓝天,汩汩清流一路淌过原野,跃过高山,吹动野渡一叶扁舟,焐热世界最短的热河,挽起御道旁洪流的牧歌,一路奔腾到远方,润泽京畿大地,把京津冀人民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建设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承德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殷切希望。

“承德将倾力建设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不计代价地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承德市委书记周仲明强调。

截至目前,承德市已先后实施水源涵养项目4278 个,完成投资151.5 亿元,新增蓄水能力2.66 亿立方米,成为了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山水园林城市一角。 孙海臣王海琦摄

承德·秀澈

四季的钟摆在这里走得不紧不慢的,它划过盆地,划过山野,划过高原,在犹如一片绿叶般的承德版图上投下巨大的影子。

如果你坐飞机飞过华北平原,飞过承德上空,你会发现这片叶子绿得有些不同。脚下的这一片绿深深浅浅的,无边无际的,从南到北,从西到东,浓得化也化不开。

在时光摆动的缝隙里,坝上的油菜花刚刚开了,是嫩嫩的黄,而这时,南部京畿重镇兴隆淡青色的红果儿坠满枝头,避暑山庄里山区的野花正开得烂漫。

承德,这座古风浓郁,昔日与围猎、行宫连在一起的名字,如今在新时代里正在成为碧水青山的代名词。

承德,这座380 万人民共同的家园,正用果敢坚决的行动力谱写着一首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赞歌。

承德,这片沃土宛如一位青春少女,脸庞明媚,青丝缠绕花儿朵儿点缀其间,绿裙曼飞,生机盎然。

“塞罕”绿

古长城从这里逶迤而过。

人会死去,树会凋零,城墙也会化为齑粉,在时空里不朽的,是生命在奋斗中绽放出来的夺目光彩,是塞罕坝人锻造出的“塞罕坝精神”。

正是这种精神,让塞罕坝机械林场三代建设者在茫茫荒漠上,战天斗地爬冰卧雪,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百万亩人工林海,创造了高寒荒漠生态建设史上的绿色奇迹,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向“人进沙退”的历史性转折,这也是承德人奋斗的不屈的精神写照。

走进塞罕坝,我们一路穿行在塞罕坝深深浅浅的绿意之中,远处成片的繁茂的落叶松林随风轻摆,野花从路边的草丛里探出头来,青草和泥土混合的清爽之气涤荡心肺。

漫山遍野的茂密森林和蓝天白云连在一起,一眼望不到尽头的松树林,把每一片山头坡地染成深浅不同的绿色。群山环绕之中,七星湖水清见底,山林苍翠倒映在一潭碧波之中,更显幽静。

苍翠连绵,绿草如茵铺展,野花芬芳斗艳……今天的塞罕坝,是林的海洋、河的源头、花的世界、鸟的乐园。

这种精神,也体现在丰宁小坝子。

“猪上房,羊跳墙,小孩坐在房檐上!”上世纪初,丰宁满族自治县小坝子乡的出名,是因为漫卷肆虐的黄沙。当时沙漠化进程每年以3.5 公里的速度向北京逼进。 防风、治沙,刻不容缓!

“一退双还”——退耕还林还草;“禁牧——围栏封育”、“修坝围堤”……小坝子生态得到前所未有的改善,植被覆盖率达70%以上。如今的小坝子已成为全国防风治沙、还生态于民的典型乡村。

远山上成片的落叶松昂首挺立,一湾深深的碧绿屏障像展翅的雄鹰,紧紧地扼守在黄色浑善达克沙地边缘。刚刚栽下的树苗,拔出一人多高的嫩绿,迎风摇曳。

青山不语,绿色为证。

为了给京津建起一道绿色屏障,承德市秉持“把风沙挡在承德,把净水送给京津”的绿色使命,一代又一代“绿色使者”“种绿”“护绿”,阻沙源、涵水源,在京北创造了一个荒原变林海、荒漠变绿洲的绿色奇迹。

如今,黄沙退去,松涛阵阵,清清源水长流,两岸绿柳成荫。

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6.7%,涵养水源能力比新中国成立初期提高20 倍,年均水资源总量为37.6 亿立方米。

“要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爱护绿水青山!”市委书记周仲明表示。

山河巨变,绿荫遍野。

承德人构筑了一座当代中国的生态长城,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的生动写照。

承德蓝

承德“80 后”小伙迟鹏把一年来拍摄的承德天空的照片按照月份排列在一起,蓝蓝的色块占据了画面的绝大部分,承德蓝如此清晰可见。“你们承德的蓝天真美,真难得。”不止一位来承德旅游的客人这样说。

碧水蓝天,沃野千里。

随着宽城满族自治县桲罗台镇最后一个养鱼网箱被拆除,引滦入津工程水源地——潘家口水库库区依法取缔网箱养鱼全面完成,提前半年完成既定任务。如今的潘家口水库,水天一色,碧波荡漾。

据承德市环保局统计数字显示,截至6月30 日,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133天,PM2.5 平均浓度较去年同期下降2 微克。另外,1—6 月份,全市29 个地表水国控、省控监测断面Ⅲ类及以上水质比例为71.4%,7 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地下水水质保持稳定。

一路走来,我们见证着,在广袤的承德大地上,一个宏大的国家战略正化身为流淌着的生态奇迹。

推进“蓝天行动”,集中供热覆盖率达到78.85%,全市钢铁、电力、水泥行业全部完成脱硫、脱硝及除尘改造。

实施“碧水行动”。以武烈河等7 条河流为重点,开展垃圾治理,新建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70 座、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3349 套。

雷厉风行的行动换来的是承德越来越优质的生态环境。

蓝天下,碧水间,成片的香蒲风中摇

生态红

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冀地多豪侠,承德人尤为仗义热情。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承德人多年来无私奉献的血与汗换来的。那血是滚烫的,是红色的,那是奉献的红。

枯草,黄沙。

很难让人想到被誉为京津“三江源”的潮河源和滦河源水,曾一度濒临断流。

“沙不退,水不回,我不下山!”老汉郭金荣的话掷地有声,“死也要死在滦河源!”

在沙窝里植树,在源头边护泉。

在没有电、没有水的条件下,郭金荣在滦河源头一守十年。

又是一个植树的季节,郭金荣心脏病突发,永远留在了滦河源,留在了青山绿水间。

擦干眼泪,腼腆沉默的坝上汉子赵山接过接力棒,继续守护滦河源。

“造林”、“护水”、“治沙”……记者在采访中,遇到的这样的承德百姓太多太多。

他们都是为了京津两盆水,为了良好的承德生态做出牺牲的普通人:

为保护1500 万亩山场生态环境,围场几十万人放下羊鞭子上山护林,连续多年强行禁牧和圈养措施,农村羊的饲养量已锐减百万只,农民也因此减少了相应收入;

为了节约潮河水,承德实施“稻改旱”,潮河两岸20 个乡镇从此不闻稻香;

为修建潘家口水库,数万亩耕地和果园被淹没,数千户百姓迁居他乡;

为减少污染,承德先后关停取缔“两河”流域污染企业1400 余家,禁批2000 多个有污染可能的企业上马,少就业30 万人。

“给北京供水哩,值得!”淳朴的老百姓这样说。

“家门口越来越好了,来的游客越来越多了,我们心里美。”憨厚的庄稼人这样讲。

牺牲的心肠是热的,是红的,生态转型必然带来阵痛,可是有了碧水青山,老百姓享受到的是实实在在的红利,这“红”来的长久,挣的踏实。

“我们村的林子在那好好长着,靠‘卖空气’就多赚了十多万元呢!”丰宁农民薛起放下了“羊鞭子”,如今“卖空气”挣得盆满钵满。

北京市、承德市合力启动跨区域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中的丰宁千松坝林场碳汇项目,截至目前,千松坝林场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交易量已经超过7 万吨,总金额超过250 万元。

“一到夏天都忙不过来。”承德县新杖子一处农家院的老板娘刘淑梅高兴地说。承德被定位为“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在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让百姓尽快富裕,不断感受生态效益的绿色“红利”,承德眼前的这片绿水青山,就是取之不竭的致富源泉。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已经日益成为承德人的共识。”市委书记周仲明说。

实现由“建设生态”到“经营生态”的转变,才能让广大群众尽享绿色发展的“红利”。一个立足生态、绿色崛起的多姿多彩的承德将会越来越灿烂。

承德晚报记者刘春雨

责任编辑:李瑾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