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新闻>>承德时政要闻

沙坨子村:“赶着毛驴”奔小康

2017-09-13 14:45:31 来源:承德日报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这良种驴就是和我们本地的草驴不一样,骨架大,膘肥体壮,看着可帅了!”在丰宁满族自治县小坝子乡沙坨子村的“养驴小区”,村民们围着一头良种公驴,啧啧称赞。

日前,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陈伟生一行来到沙坨子村走访慰问,将一头价值21000 元的良种公驴,赠送给了沙坨子村拓新养殖专业合作社。

为何不是捐钱捐物,而是捐赠一头驴?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在沙坨子村党支部书记徐昌山的带领下,探访了村里的“养驴小区”。

沙坨子村“九山半水半分田”,耕地少、土地贫瘠,全年无霜期仅有90至105天,老一辈沙坨子人种地“靠天收”,收益非常少,只得依靠散养放牧牲畜维持生计。

“我们村生态环境本来就脆弱,散养放牧进一步破坏了生态环境,恶性循环之下,养殖业也举步维艰。村两委班子一致决定,一定要改变旧的生产方式,既要保护环境,也要脱贫致富。”徐昌山说。

养奶牛、养马、养羊、养驴……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村班子将肉驴养殖定为全村的支柱产业。2015 年,村两委班子发动有养殖愿望、有经济实力的村民,利用国家项目资金98 万元,自筹资金400万元,成立拓新养殖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100 亩建起了“养驴小区”。

“毛驴是草食家畜,耐粗饲、适应性好、抗病力强,易管理易繁殖,育成时间短,饲养成本低,很适合农民饲养。

驴肉、驴皮在国内市场很受欢迎,我们计算了饲草成本和幼驴、成年驴出售价格,发现每年每头驴大约能净赚4000 到5000 元。”提起选择养驴的原因,徐昌山侃侃而谈。

合作社成员靠特色养殖走上了致富路,也没有忘记村里的乡亲们。合作社成立之初,全体股东就决定,吸收全村131 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入股,将县财政补贴的每户6000 元扶贫资金作为股金,此后每年每个贫困户可获得分红600 元。

目前,拓新养殖专业合作社有固定资产800 万元,毛驴存栏285 头,羊存栏达2400 只,每年净利润90 万元,还带动当地40 余人就业。

合作社的顺利运营,让大户养殖、入股带动成为了沙坨子村扶贫的“主模式”。异地搬迁扶贫、美丽乡村建设等辅助措施,则在保护生态的同时,也提升了村民的生活水平。

在村党支部和驻村工作组的努力下,如今,分散在四个深山沟的4 个居民组79 户224 人,已经全部实现了异地搬迁脱贫。硬化村道路、安装路灯、修建广场、种植树木花草……一系列美丽乡村建设的举措,让村子的面貌焕然一新。

在“主模式”和“辅措施”的共同作用下,2016 年,沙坨子村人均月纯收入达到2200 元,有87 个贫困户276 人实现稳定脱贫。

走在干净整洁的街道上,村民王福敏告诉记者,沙坨子村有养驴的传统,以前驴是耕地、打柴的好帮手,现在成了大家增收致富的新希望。

“大伙儿都说我‘养驴像养孩子一样精心’,玉米都要磨成粉再喂给驴吃。但我喂养的幼驴更健壮,就比别家卖的价高。现在有了良种公驴,我相信,品种改良后,我们的驴会卖出更好的价钱。”王福敏说。

“由于养殖规模不大,我们村的肉驴主要还是由流动商贩收购,再运往外地出售。眼下,我们最主要的任务是改良品种,提高质量,然后逐渐扩大规模,延伸产业链条,争取在未来5 年内实现年净利润200 万元,带动更多的村民致富。”徐昌山信心满满地说。

 
责任编辑:李瑾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