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新闻>>头条新闻

鹰手营子矿区弘扬塞罕坝精神加快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纪实

2017-09-19 09:39:49 来源:承德日报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断喙重生逐绿前行

——鹰手营子矿区弘扬塞罕坝精神加快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纪实

鹰手营子矿区,因矿而立、因矿而兴。“一五”时期,年产铜量和原煤产量曾一度占到全国的1/4 和全省的1/15。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随着矿产资源的逐渐枯竭,这座“单一产业”城市的GDP 开始慢慢下降,陷入了“矿竭城衰”的困境。

仅半个世纪,辉煌成为过去,“骄傲”成了“伤疤”。2009 年,鹰手营子矿区被国务院评定为资源枯竭型城市。

尴尬境界,亟待转型。转型,不仅痛,且漫长。

从“一产独大”到做好非煤文章,从“二次创业”到“增比进位、跨越赶超”,从“摸着石头过河”到产业多点开花……近年来,鹰城作为转型先导区,勇于担当、不断探索,实现了由“地下”到“地上”、由“黑”变“绿”的华丽转身,走出了一条“断喙重生、逐绿前行”的转型之路。

鹰城的优势在生态、潜力在生态、希望也在生态。如今,6.7 万鹰城人正站在新的起点上,戮力同心、整装待发,以“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为指引,真抓实干、砥砺奋进,让百姓充分享受到“生态红利”和“绿色福利”。

“五水共治”创生态——

城市形象良好的“发力点”

一个地区的水生态是否良好,对整座城市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承德被定位为“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鹰城责无旁贷地要像保护眼睛一样去保护区域生态环境。水污染防治专项行动绝不是一项单一工程,鹰城虽是个老工矿区,但在水生态的治理方面却毫不含糊,可以说,绿色发展理念始终贯穿于城市转型发展的过程之中。

“治黑治臭,更要绿化美化。我们通过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生态、注重水安全、强化水管理、建设水文化这‘五水共治’的举措,在区内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水生态文明建设体系。”区农林水务局副局长贾振东说。

柳河水系综合治理是一项系统工作,不仅要治黑治臭,还要在沿岸实施景观提升工程。近年来,鹰城对主城区6.25 公里河道进行了清淤;实施了30000 平方米河道生态修复工程,设立了河岸两侧沿线生态防护区,并实施了绿化、美化工程,栽植乔、灌木4200 余株,绿篱、花卉等地被及水生植物7500 余平方米。此外,修建景亭3 个、栏杆1400 延长米、栈桥310 延长米、景观小品4 个,铺设广场3 处、园路1600 延长米,建设30 万立方米蓄水橡胶坝一座。通过治理,柳河水系水环境质量已达到III 类水标准,水质达标率100%,水体生态自我净化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如今,林荫绿地、花香四溢、潺潺流水、亭台楼阁……全部交错掩映于滨河带状公园之中。柳河景观廊道巧妙地将北山公园、石灰窑矿山地质公园和四方洞遗址公园串连起来,让柳河水景观带自然地成为了鹰城夜幕下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柳河作为营子区的母亲河,得到有效的治理不算难题,保持河水长清才是关键。

怎样才能让柳河水永保清洁?鹰城“内外兼修”,在强化自身水环境监管职能的同时,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落实“三同时”制度,实施“河长制”,并通过社会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有资质的专业清洁公司对柳河水系进行长期清洁维护。做足了“内功”,又狠出“铁拳”进行治污,不但加快实施了雨污分流工程,进行了主城区高标准地下管廊管网改造工程,还投资7000 余万元建设了垃圾处理厂和污水处理厂,最大限度避免了生活垃圾和污水直接排放到河中,有效地维护了柳河水系生态系统。目前,城区垃圾和污水处理率已分别达到98%和93%。

“以前钓鱼时,喝完的矿泉水瓶子就直接扔到河里了,突然有一天,我发现有位大爷顶着烈日划着船,捡拾河水中的矿泉水瓶,当时我心里特别不是滋味。现在不但我自己不扔了,还当起了保护柳河水的志愿者,劝告其他钓友一定不要乱扔垃圾。”一位钓友如是说。

城乡统筹保生态——

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支撑点”

近些年,鹰城在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以实行城乡发展双赢为目的,迅速整合产业链条,不断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升级,建立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有效地促进了城乡协调发展,确保鹰城的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同步过上全面小康的幸福生活。

如今,漫步在鹰城的美丽乡村中,感受到的不只是“青山碧水成一色”的美景,更有那清新的空气令人心旷神怡。喇嘛沟村是鹰城第一个被评定的省级美丽乡村,这里群山环绕,植被繁茂,绿意盎然,被称为鹰城的“天然氧吧”。区域蓄水量达34 万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为3.34 平方公里的喇嘛沟小二型水库,更是清澈见底,与纯朴的民风勾勒出一幅美丽、自然的世外桃源画卷。

“其实,这个村在建设美丽乡村之前,个别地段也存在村路坑洼、垃圾乱堆的现象。”营子区委农工委常务副书记韦长利说,这个村的转变发生在美丽乡村建设开工的时候。

作为鹰城第一个打造的省级美丽乡村,喇嘛沟村在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护生态、在治理中修复生态、在建设中改善生态的理念,实施了河道综合整治、矿山环境治理、庭院改造美化、道路改造升级等多个工程,并通过国家级矿山环境治理三期项目。投资400 余万元,实施喇嘛沟河引调水工程,铺设输水管道4000 延长米,建设梯级景观坝2800延长米,抽调柳河水到喇嘛沟村,让天然水资源为美丽乡村“解渴”。同时,喇嘛沟村上游的水库也能得到长期蓄水,使周边水域及陆域植物生长环境得到有效恢复,森林覆盖率达到88%,为鹰城生态撑起了一张“保护大伞”。2015 年,喇嘛沟村顺利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

“现在,这里是省级美丽乡村,环境跟先前大不一样,很多城里人每天都会来村里散步、锻炼,我有好多外地的同学听说了家乡的变化,都要回来养老呢!”50 多岁的杨春华女士高兴地说。

喇嘛沟村成功打造集生态保障、水源涵养、旅游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景观带,充分利用独特的沟域自然环境及丰富的农业旅游资源,按“一中两带五区”规划,依托怡达集团电商平台优势,整合地方特色饮食、农产品和旅游文化,打造集有机林果、有机蔬菜、特色养殖、休闲娱乐、生态旅游于一体的智慧化农庄,让游客以自然的生活方式体验产品、亲近文化。在收获绿水青山的同时,也确保了“金山银山”效益,有效地带动了该村高效设施农业和休闲旅游业的发展,使广大市民有了“城在山中,水在城中,人在画中”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2016 年,鹰城继续对曾被誉为“全国文明生态村”的跳沟村进行高起点科学规划,按“一村一品”的建设理念,按省级美丽乡村提品位的发展思路,将被誉为鹰城“后花园”与城区一岭之隔的跳沟村,成功打造成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如今的跳沟村,花香四溢、瓜果飘香、生机盎然,实现了“环境美、产业美、精神美、生态美”的目标。该村利用现有的设施农业及林果产业基础,着力将青果种植园、裕隆产业园、云伍蔬菜采摘园、景东桃园、开心农场、梯田花海等多个项目,整合出一条适合村域发展的产业链条。特别是跳沟村的葡萄产业化种植,从葡萄种植到葡萄酒加工,从葡萄采摘到葡萄农庄吃住体验,已实现了产业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可持续发展。今年,南沟的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用不了多久,一个“围着山转、跟着水走、寻得到美好、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又会带给大家不一样的感受。

“一地生四金”促生态——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增长点”

自城市转型以来,鹰城为让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得到不断攀升,面对困境毫不退缩,面对问题从不回避,以生态文明为指引,以永不言败的信心、攻坚克难的坚守和百折不挠的韧劲,苦干实干,不断探索“一地生四金”的精准扶贫新模式,想方设法将当地生态优势不断转化为百姓生活水平提高的增长点,使生态优势变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是财富,绿水是财富,蓝天也是财富。

过去鹰城的农村,许多村民为了贴补家用,不得不外出打工,出去的时间久了,自家的土地也就撂荒了。如今,随着思想观念的转变,村里的百姓了解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懂得了若想快速脱贫,必须承载“绿色”考量。只要肯干,许多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得到土地流转的“租金”、务工赚得的“薪金”、股分合作分得的“股金”、种植所得的“现金”。

若想“一地生四金”,让农业增效、让农民增收、让生态受益,实现“生态农业”的大丰收,鹰城首先采取了将栽植经济林作为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提升农民收入和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重要举措。通过矿山修复治理工程对过去因开矿导致废弃土地进行复垦,再运用土地流转政策将原有的丢荒、弃耕、零散土地逐渐盘活,啃硬骨头,打攻坚战,为经济林建设提供出最大限度土地。

实现当地农民不出家门就能把钱赚到手, 是百姓心中的“ 鹰城梦”。

近年来,鹰城不断加快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充分发挥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用“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户+互联网”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新路。运用流转土地大力发展经济林建设,着力提升林业综合效益,使农村的山场变成“花果山”,果树变成农民的“摇钱树”。通过种植山楂、板栗、苹果等2.56 万亩经济林,真正实现了“生态农业”的大丰收,给社会经济带来“红利”,成为了区域民生一个新的“增长点”。

此外,累计投资8.3 亿元,下大力气对生态环境进行整治,实施了生态环境治理改善项目工程。特别是植树造林工程使区域森林覆盖率达到69.6%,位居全市前列。随着生态的改善,2016 年全区PM2.5 浓度值61 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9%;空气质量达标天数216 天,同比增加45 天,增加天数位居全市第一位。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营子区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将生态资源当成宝贵的财富,强化生态经营,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断喙重生,逐绿前行。鹰城迎来的不仅是地表水质国家III 类以上、森林覆盖率居全市前列、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这些靓丽的“成绩单”,更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路虽远行则必至,事虽难做则必成。鹰城的发展如同塞罕坝精神一样,在于她顽强的基因,更在于其不断内生的生命力,催人奋进,再铸辉煌。(杨丽锟、张文聪)

责任编辑:李瑾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