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新闻>>承德时政要闻

承德市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惠民透视

2017-11-13 14:37:36 来源:承德日报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医改春雨润心田

——承德市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惠民透视

图为承德县医院农合报销结算窗口。记者陈相旭摄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改善医疗服务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承德市自全面启动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以来,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体思路,强化各项既定部署的落地落实,各项标志性、关联性改革陆续铺开,普惠型、兜底型政策相继实施。医改红利不断释放,如春雨般浸润着老百姓的心田。

全民医保体系逐步完善 百姓就医心有底

“这次孩子住院多亏有医保了,2000多元的住院费用,我自己只负担了几百元。”家住双桥区竹林寺的李楠说起最近孩子得病住院报销的事,心里暖暖的。

近年来,承德市整合城乡居民医保体系,完善控费机制,强化依法监管,全民医保体系逐步完善。2016 年,承德市城镇医保参保80.9 万人,参保率达95%以上,其中职工医保参保43.5 万人,居民医保参保37.4 万人;新农合参合农民259.7 万人,参合率达95%。2016 年,承德市城镇居民医保核销住院患者2.48 万人次,统筹基金支出1.12 亿元。目前,承德市基本形成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和慈善救助的综合保障格局,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实现“两保合一”。

全覆盖的医疗保险让市民“病有所医”,也让承德市人民更好地享受到优质的医疗保障服务。据了解,近年来,承德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待遇不断提高,城镇职工医保基金(基本+补充)最高支付限额由20 万元提高到30 万元,达到社会平均工资的6.8 倍;承德市城乡居民医保政策体系更趋完善,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和一级医院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住院支付比例,分别达到60%、75%和85%,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达到75%以上。据统计,2016年承德市城乡居民医保惠及群众500余万人次。

病倒一个人,垮掉一个家。只有治好“病根”,才能拔掉“穷根”。2016 年,承德市成功争列全省医疗保障救助扶贫试点,将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等6 类群体全部纳入救助范围,大幅提高“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线待遇水平,实行“医保基金+财政资金”双重保障制度,建立高效的运行机制、完善的技术支撑、便捷的网络服务三大保障体系,对特困供养人员个人参保给予100%资助,确保全员参保。

“近8 万元的医疗费报销了7 万多元,医疗保障救助让像我一样的贫困户都看得起病了。”滦平县付营子镇靳家沟门村村民石秀连去年因颅内占位性病变两次在承德附属医院住院,按照医疗保障救助扶贫政策,总计报销73161.08 元,报销比例达92.4%。

截至目前,承德市共认定医疗保障救助对象603163 人,为医疗保障救助对象517330人次落实医疗保障救助待遇1.93亿元,为56.94 万人次贫困群众报销2.1 亿元。

公立医院改革初见成效 百姓看病不再贵

多年来,“以药养医”一直是医院筹资的主要渠道之一,却成为群众“看病贵”的一个主要原因。作为医改核心问题之一的“以药养医”,在本次公立医院改革中找到了对治的“良方”。

“现在医院的药价明显比以前便宜了,我老伴患慢性病常年用药,用药便宜了可是帮我们卸了个大包袱!”平泉市黑山口村村民刘春兰朴实的语言表达了她激动的心情。

2012 年,承德市在原平泉县医院率先启动改革试点,把破除“以药养医”机制作为关键环节,着力构建“坚持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县级医院运行新机制,当年10 月1 日开始实施了药品零差率销售,推行综合改革。

平泉市医院党委副书记时玉红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一个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心衰的患者为例,在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之前,在医院住院34 天,一共花药费6867.3 元,实现药品零差率销售以后,住院将近1 个月,药费仅为3180 元。”在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的同时,平泉市医院还同步实施了“两免三减”,即免收门诊挂号费和急诊救护车费,大型设备检查费和床位费分别下调10%,每例手术减收层流费200元,最大限度让利于民,减轻患者负担。

至2014 年,承德市18 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现全覆盖。2015 年,承德市改革公立医院财政补偿资金达8825 万元,通过取消药品加成、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等让利患者1.2 亿元。

2017 年8 月26 日零时起,承德市9 家参改城市公立医院同时启动药品零差率销售,全部取消药品加成,最大限度让利患者,同步实施配套改革措施,全面推开综合改革。

调整后的医疗服务项目,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报销范围,门诊诊察费应由医保报销的费用,医保统筹基金全额报销,职工医保个人账户资金可支付门诊诊察费个人自付部分。同时,充分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保障医务人员合理收入,引导患者合理分流,缓解三级医院、知名专家看病拥挤等问题。

加快医疗合作步伐 家门口看病京津专家坐诊

“不出家门就能享受国内一流专家的诊治,医疗合作实实在在为我们患者解决了‘就医难’的大问题,真正让百姓得了实惠!”正在市第三医院就诊的患者李德兴见到记者高兴地说。

近年来,承德市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积极推进与京津医疗机构开展合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截至目前,承德市31 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与49 所京津医疗卫生单位签署了合作协议,4.5 万余名患者在本地接受了京津专家诊治。

开展合作以来,承德市医疗系统管理能力不断提升。3253 人(次)京津医疗和管理专家来承德市医疗机构进行指导、讲学,使承德市在合作医院管理制度、专家会诊机制、技术操作流程等得到健全与完善,有力提升了医院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2016 年,总诊疗人次数同比增长88%,住院治疗人次数同比增长17%,医疗收入增加了29 个百分点,向合作医院转诊人次数下降23%。

开展合作以来,与京津专家开展远程会诊4996 次,通过专家示范带教,承德市共开展医疗新技术120 余项,医疗技术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在与北京天坛医院合作前,我们只能开展硬脑膜外血肿等一般性常规手术,合作后,已能开展国内所有脑外手术科目了。”市中心医院脑外科主任介绍说,目前,市中心医院脑外科年手术量由原来的30多例,增加到去年的300 余例,让更多患者及家属免去外地就医的奔波劳碌。

市第三医院(肿瘤医院)与天津市肿瘤医院合作后,开展了多项肿瘤诊治新技术,就诊病人大量增加;市妇幼保健院在北医三院扶持下,建立起生殖医学中心,填补了承德市空白,不育门诊69127 人次,已开展试管婴儿技术771 周期,妊娠270 周期,分娩176 周期,成功率达到35%——40%。

与京津医疗合作的不断开展,使承德市医院管理水平、医技水平不断提高,更多的患者在本地接受京津专家诊治,群众就医费用显著降低,患者满意度大幅提高。

探索分级诊疗模式 百姓看病不再难

“排队3 小时,看病3 分钟。”长期以来,基层医疗资源闲置,大医院却人满为患,“看病难”已经成为不能回避的民生问题。

“看病难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医疗资源分配不平衡;二是群众缺乏分级诊疗的观念和意识,养成了无论大病小病都去大医院治疗的就医习惯,这就造成基层的医疗资源闲置浪费,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而大医院却人满为患,造成大医院看病排队挂号、排队住院、排队等手术等看病难现象。”市卫计委主任朱守仓认为,要从根本上缓解大医院拥挤不堪、小医院门可罗雀的现象,根本办法是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看病就医新秩序。

为加强基层服务能力建设,缓解县级医院看病就医压力,承德市以县乡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为突破口,探索实施分级诊疗。

“现在政策真是好啊,我们农村老百姓小病不用再往市里大医院跑了,家门口的乡镇卫生院看病一样好!”兴隆县大杖子镇永和堂村姜秀苍边干着农活边和记者唠着家常。

2012 年,兴隆县将蓝旗营等4 所中心卫生院分别设为县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分院,通过加强管理、技术指导、强化学科建设等形式,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2013 年,丰宁满族自治县和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分别开展了完全托管、技术协作、联合体等形式试点;2015 年,隆化县由县医院和县中医院托管两家卫生院,开展“线上、线下”全方位合作。县乡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在局域范围内解决了群众的就医需求,也为患者节约了更多就医时间和费用。

2016 年,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依托县医院医学影像科人员和设备,成立了县域医学影像诊断基地并挂牌,实现了基层医疗机构医学影像诊断接入县域三级医学影像诊断基地全覆盖。

“乡卫生院做DR 检查,县医院大夫出具检查报告和治疗方案,真是太方便了!”10 月14 日,因腰痛到乡卫生院看病的御道口村村民门井兴老汉满意地对记者说。围场县域三级影像诊断基地运行至今,共出具DR 影像诊断报告11264 份,诊断结果平均回复时间为30 分钟,基层留诊患者3455 人,为患者节约检查费差价、挂号、误工等外延费用近百万元,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记者杨丽红)

责任编辑:李瑾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