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新闻>>承德社会民生

教会老人向伪保健品说不

2017-12-29 15:39:15 来源:承德日报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据报载,邹女士的母亲,75 岁时因高血压引发心脏病在家中突然去世。老人去世后,邹女士发现老人家中尚有未开封的各种保健品,价值7 万多元,另外还有2 万多元的多家保健品公司寄存卡。邹女士向工商部门投诉表示,母亲患有心脏病,退休前在医院工作,多年来一直坚持吃药。几年前参加了保健品公司的活动被洗脑后,陆续购买多种保健品,以至于后来用保健品取代药品来治病。母亲去世前半年,存折竟然交到销售员手里,每月所发工资全被销售员定期提走,最后因存折钱被提空而接到水电费催缴单。邹女士有时回家提醒老人应提高警惕,反而被母亲说成不孝。销售人员还挑拨老人与儿女之间的关系,导致老人心生怨恨而拒绝儿女上门,坚持要一个人居住。

近年来,老年人购买保健品上当受骗的案例时有发生,有些老年人为了购买保健品花光了所有积蓄甚至有的老人还为此选择了自杀。那么,为什么以节俭著称的中国老年人会痴迷于购买保健品,并愿意为其“一掷千金”呢?原因无外乎,无良商家抓住老人企盼健康长寿的心理,打出“义诊”“健康讲座”的旗号,邀老人参加免费体检,施以赠送礼品之类“恩惠”,其实是“软刀子”专砍老人。“义诊”不义,结果总是一身毛病,不治不行。而要治病,那么保健品商的产品效果最好。讲座就是雇“托”演双簧,或以“最新科研成果”蒙人,或以“权威医学实验”吓人,不由老人不信,信则跌进陷阱。

某种程度上,针对老年人的“免费旅游”外加“亲情式”营销,的确十分精准地戳中了老年人最脆弱的那根心理软肋。这种利用老年人心理软肋的营销模式,是否有违商业原则,甚至违背了营销伦理,都值得追问。

老人的家人也要反思。现在生活节奏快,不少家庭对老年人的物质需求比较在意,对其心理需求却关心不够,导致老人常感孤独寂寞。一些保健品公司正是抓住了这一漏洞乘虚而入,召集老人们开会联欢、“一对一”地贴心服务或带着老人免费旅游、免费踏青等,借

此来拉近感情、推进保健品的销售。有的还见了老人就喊“爸妈”,那份亲热劲儿让很多老年人都无法抵御。请恕笔者直言,那些当老人去世后才发现他们竟然有那么多保健品还没吃完的子女,是否也该好好反思一下自己了呢?老年人辛苦了一辈子,他们安度晚年不仅需要物质上的满足,更需要精神赡养和亲情的慰藉。

每一份养老诉求背后,都关乎一个家庭的责任。我们要做的是要将健康养生的知识,以一种动之以理,晓之以情的方式,循序渐进地灌输给老年群体,既要让它得到合理表达,还要破除养生迷局,而放大到整个社会心态层面,这种养生需求更需要得到每一个人的重视,而不是对养生市场一味否定。

养生这块阵地,正面舆论不去占领,保健品就必然去占领。防止老年人受骗,不仅做儿女的要常回家看看,补上老人感情缺慰这一课。有关部门也应该积极地行动起来,主动占领“养生课”这块阵地。(歌儿)

责任编辑:李瑾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