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新闻>>承德社会民生

钢铁板上的“绣花匠”——记营子区焊接能手卢喜一

2018-01-25 11:14:50 来源:承德日报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焊枪吞吐着弧光,焊花飞溅如同夜幕中绚烂的烟火。

他一会儿移开焊帽,蹙紧眉头,仔细观察,一会儿焊枪轻点,火花飞溅。

2018 年1 月5 日,营子区龙瑞热力换热站车间内,一名工人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半蹲在地上,手持焊枪正一丝不苟地工作着,不到半小时时间,两块焊接距离达一米的钢板“不留一丝痕迹”被焊接到一起。

他摘下焊帽,眯着眼仔细端详着自己的作品,直到确认已经“天衣无缝”才露出满意的笑容。

他,就是获得过第二届“承德市能工巧匠”、第二届“河北省百名能工巧匠”荣誉称号的营子区龙瑞热力公司工人卢喜一。

“敏于行而讷于言”。卢喜一不善言谈。初次见面,他一直谦虚地说,他是名焊工,更是一名工人,没啥可采访的,以至于采访中的一些专业术语很难让他用“普通话”表达出来。然而这时,换热站车间打来电话,有紧急情况需要他处理一下。随他到了施工现场,卢喜一立即像变了个人,手中的焊钳被他耍得出神入化,弥漫的烟尘、尖利的噪音、刺目的强光,他似浑然不觉。

“不仅在我们公司,在我们营子焊接技术这么好的也只有卢喜一了,他为我们公司做出的贡献可大了。”热力公司领导骄傲地说。

去年春天,换热站车间内准备在供热管道上安装一个流量计,管道壁薄,一旦穿漏,里面的热气喷出,极易伤人,造成事故。当听说这个艰巨的任务将由他来操作时,卢师傅心中既高兴又有些担忧,高兴的是单位领导对自己的信任,担心的是一旦有差错,后果不堪设想。

胆大心细的他毅然接受了这个挑战,在操作时,他力求精益求精,他知道,哪怕一个针眼大小的漏点都会酿成事故,每一寸焊接,必须像“绣花”一样小心翼翼,最终经过鉴定,此次焊接零误差。

17 岁那年,初中毕业的他来到保定一家矿上,从事水暖工作。水暖工离不开电气焊这个行业。

矿上有个姓刘退伍老兵,电气焊功夫了得,脾气也大,他软磨硬泡,老兵答应收他这个徒弟。刘师傅对弟子很严厉,电气焊的工作基本上是在半蹲情况下操作,于是每天无论吃饭、开会,别人坐在凳子上,他必须蹲着,为了练习手稳,手里拿着一根木棍,棍子另外一端用绳子绑着一块砖头,一端就是两三个小时……

不到两个月,卢喜一已经掌握了焊工的全部要领,开始独当一面,很多老师傅赞扬他的手艺之外,都恭喜老兵收了个好徒弟。

技工界总有这样一种看法:焊工是一种“纯操作”,接触图纸机会不多,对焊工的素质要求不高,其实这是一个误解。一个优秀的焊工,不仅要有娴熟的操作技能,还应能编制焊接施工方案,确定焊接工艺,因此需掌握诸多学科的知识。

面对各种技术挑战,卢喜一白天在车间操作,晚上钻图书馆,去资料室,不断完善自己的理论知识。

2013 年,卢喜一调到了营子供热公司,还是从事老本行。当时营子区老小区居多,地下供热管道老化,跑冒滴漏严重,一些固定焊接在空间异常狭小情况下,该怎么保质保量完成任务,是他琢磨的问题。

卢喜一找来小镜子,通过镜子中看见焊口施工,但是镜子中照出来的位置正好和正常情况相反,所以在焊接时要做出相反的动作。他反复练习、实践、摸索,终于能够“习以为常”。这也成了在当地只有他会的一个绝活儿。

转眼30 年过去,当年的小伙儿现今已到暮年,而他依旧在一线用一把焊枪诠释着一名技术工人的人生价值。

“我2018年50 多岁了,马上到了退休的年龄,现在年轻人会使用电焊技术的少之又少,我希望这门技术能够在我们工匠手中传承下去。”卢喜一说。(记者郭立武 通讯员刘立春)

责任编辑:李瑾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