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新闻>>承德社会民生

10岁小“糖人”和她的癌症“陪练”

2018-03-06 11:31:18 来源:承德晚报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晨色迷蒙,村路上,一老一小,一前一后,正跑得气喘吁吁。路边的杨树一棵一棵地向他们身后退,远处的炊烟一家一家地和他们打招呼。

天气冷冽,两人的鼻尖却都已沁出汗珠。

“再坚持5 分钟,跑到前面那个电线杆咱就回家!”老的喘着粗气回头。

小的没说话,用呼哧呼哧的喘气声和一个用力的点头回应。

这一老一小,是65 岁的爷爷杨海廷和他10 岁的孙女杨欣原。每天晨起锻炼,他们已经坚持大半年了。而这锻炼背后,有着太多的不得已……

每天两次测血糖、两次注射胰岛素,欣原全都自己动手。

A 小“糖人”和爷爷的晨起日常

3 月5 日,清晨5 点半,承德县满杖子乡徐杖子村3组,天还黑着。

“欣原,起来了,你奶奶已经快做好饭了!今天开学,别迟到了!”杨海廷站在炕边,略微俯身,轻轻拍喊着被子里熟睡者的肩膀。

拍了两三下,大眼睛、红脸颊的欣原长长地“嗯”了一声,伸直双臂,打着呵欠,坐起身来穿衣服。

穿完上衣,她没再继续,仍旧坐在被窝里,惺忪着双眼,看着爷爷转身拿过来“老两件”——血糖测量仪和胰岛素注射器。

扯开黑色小兜的拉链拿出血糖测量仪和取血针、撕开塑料包装取出新针头和新试纸、摁下血糖仪开关、往血糖仪上插试纸、往取血针上安针头……一连套的动作,小小的她在转眼间就熟练地做完了。

“今天扎哪根指头呢?”右手捏着蘸了酒精的棉签,端详着5 个指肚都满是黑针眼的左手,欣原犹豫了一下,小声自语着,不过很快就下了决心,“食指吧!”

右手她是从来不扎的,因为写字时手会疼。

放下棉签,拿起取血针,对准选定目标。右手拇指一摁,左手食指一颤,血出来了。

“8.9……”测量完,她举起血糖仪给爷爷看,随后从枕头下拿出纸笔记录,“和昨天差不多。”

测血糖挨一针,打胰岛素还得挨一针。欣原仍旧用右手拿着注射器,果断地向腿根扎去,眉头都没皱一下。

杨海廷的眉头却紧皱起来,微咧着嘴角,眼里满是心疼。可怜的孩子,晚饭后还得再挨两针呢!

老百姓讲究“不出正月不算过完年”,不过对于欣原这个患有小儿糖尿病的孩子来说,正月的饮食和平常没什么大区别——米饭吃捞的,蔬菜吃大叶的,不能吃甜的,不能吃太饱……

“欣原,吃这些行了,白天饿了再吃吧!”餐桌前,欣原刚吃半碗饭,听见奶奶发话,乖乖地放下了筷子。

快速将手中的馒头吃完,杨海廷也放下筷子。祖孙俩戴上棉帽,走出院子,走上村路,溜达一会儿后,起步跑了起来……饭后锻炼半小时,以便控制血糖、增强体质,这是医生反复叮嘱的,爷爷一直陪孙女坚持着。

锻炼完毕,7 点多一点儿,天亮得透透的了。回家略微歇一下,杨海廷推出电动车,载着欣原往学校的方向驶去。

从家到满杖子小学单程9 公里,骑电动车用时20 多分钟。去年4 月至今,杨海廷每天要跑3 个来回,电动车已经“累”得“亚健康”,每跑一个来回就得充一次电。

B 屡遭困厄仍旧乐观坚强

欣原4 岁就失去了母爱,爸爸常年在外打工,极少回家,她是在爷爷、奶奶的呵护下长大的。

家里的日子本来还行,爷爷、奶奶能种地,爸爸在外打工,有进项,虽然不富裕却能过得去。

天有不测风云。谁都没想到的是,前几年,刚盖完新房,爷爷突然患上了直肠癌,几次大手术后,花光了家中本就不多的积蓄。虽然保住了命,却自此靠尿袋排便,地也得在亲邻的帮助下才能种。

花钱免灾,命捡回来了就值得,一家人仍旧努力地生活着。欣原很懂事,常帮爷爷、奶奶干家务;学习也一直特别好,每年都能得好几张奖状。两位老人常说,只要这个孩子平平安安地长大,他们就知足。

然而,就是这么好的一个孩子,偏偏也遇到了坎儿。去年3 月,正上三年级的欣原身体突现异常——频频小解、频频口渴,脸颊变得紫红,身上无力、哆嗦。

听老师告知情况后,杨海廷赶紧把住宿的欣原接出来,到附近就医,却没查出个所以然来;到市里的医院看,也只查出了扁桃体发炎,开药吃并未见好。

困却睡不着、一离开被子就冷得直哆嗦、喝米汤都吐……回到家后,欣原的病愈来愈重,甚至呼吸困难。杨海廷第二次带她到市里的医院检查,终于查得孩子患上了小儿糖尿病,血糖值已高达23 毫摩尔/升了。

在ICU 病房住了一天一宿,情况有所缓解,欣原被转进普通病房,一住就是1 个月。

血糖得到了控制,降糖药、胰岛素却自此成了小小孩子的常伴之侣。

从患病、住院、出院到在家休养,欣原共耽误了两个月的课程。让爷爷、奶奶、老师都喜出望外的是,在期末考试中,她仍旧考了全班第一名。

血糖不稳定,欣原不能住宿了,也不能在学校食堂吃饭了。爷爷拖着病体,一天3 个来回接送,非常辛苦。但他说,孩子有出息,他累也高兴。

厄运往往接连而至,让人猝不及防。去年10 月,欣原在外打工的爸爸毫无征兆地去世了,年仅32 岁。

“当天放学,欣原爷爷跟我请假,说明了原因。不知情的孩子像往常一样笑着和我挥手说‘老师再见’,我脸上笑着,心里却特别不是滋味儿,这孩子太命苦了。”欣原的班主任杨慧敏告诉记者。

白发人送黑发人、带病孩童失父爱,祖孙3 人一度沉浸在悲痛中不能自拔。然而生活还得继续,恸哭过后,他们还得选择继续坚强。

在爷爷、奶奶面前,欣原从不哭说想爸爸。但两位老人知道,这孩子经常偷偷去村头的大梨树下坐着发呆,那是爸爸以前经常带她玩耍的地方。

即便在这般病、悲的双重压力下,四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后,欣原仍旧拿回来3 张奖状。

考试第一名、三好学生、学习标兵……在欣原家卧室中,厚厚一摞奖状夹在一起挂在镜子上,一共35 张。杨海廷说,每次抬头看到这些奖状,他都会打心眼里笑。

C 苔花虽小也心向一米阳光

一家3 口,老的老小的小,一年的收入屈指可数——低保1320 元、庄稼收成约3000 元、奶奶扫大集73 次1000 元。与之相对应的是,爷爷癌症,奶奶高血压、心脏病,孙女糖尿病,光看病、用药都远远不够。

其他姑且不论,只拿欣原治病来说,每年约需胰岛素6570 单位,2880 元;血糖试纸820 条,2156 元;复查12 次,18000 元;辅助药品、辅助食品不能断,7000元左右。粗略算下来,得30000 多元。

再难也不能耽误孩子治病,除了四处向亲友求借外,两位老人只能从自己身上省。

2018年1 月,一家热心做公益的公司得知了欣原的遭遇,第一时间为她筹集了1 万元爱心款;通过乡里,一位热心企业家也将5000 元现金送到杨海廷手中。

“那几天我们正为孩子的治疗费愁得团团转呢,真是天上掉下来的帮助,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杨海廷感激道,“这本是我们自家的事儿,却得到了这么多的社会帮助,我们自己有啥理由不坚强呢?”

春节过了,寒假结束了,一天比一天暖了,新的学期又开始了。除了假期也不曾间断的晨起“陪练”,杨海廷又得拖着病体,风雨无阻地接送孙女了;除了假期也不能间断的打针、测血糖,欣原也得拖着病体早出晚归上学了。

祖孙俩都乐呵呵的。对于他们来说,活着,就是希望。(记者潘超)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近日,这首励志的古诗重新为人们所熟诵。欣原一家恰似这诗中的苔花,虽受湿阴之囿,却始终乐观坚强,心向阳光。

早餐后锻炼,是祖孙俩每日的必修课。

不到4 年,欣原共得了35 张奖状。

责任编辑:李瑾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