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新闻>>承德经济新闻

承德市“政银企户保”金融扶贫助百姓致富

2018-04-18 15:39:51 来源:承德日报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背靠大树好乘凉

——承德市“政银企户保”金融扶贫助百姓致富

“政银企户保”金融扶贫模式,自2016 年实施以来,发挥了金融扶贫的拳头作用,“五位一体”机制实现了“强资本”与“弱群体”的有效对接,对承德市的脱贫攻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截至2018 年2 月,承德市“政银企户保”平台累计风险补偿金为8.7 亿元,累计发放担保贷款72.25 亿元,带动农户11 万余户,其中贫困户3.92 万户。

隆化“政银企户保”平台现场办理担保贷款业务

2016 年10 月,省扶贫大会在隆化召开,各市、县参会人员查阅隆化“政银企户保”金融扶贫政策文件

孙志国,是承德市滦平县农村一位普通的大棚时差蔬菜种植户。为了建大棚,他当初向别人借了10 多万块钱,利息高,期限短,到期还不上,非常着急。正在犯愁的时候,听说承德市有个“政银企户保”扶贫贷款业务,不用提供抵押担保,利息也优惠,10 万块钱一年利息不到5000 块钱。抱着试试看的心情,他通过农行承德分行推出的“惠农网贷”平台,提出申请,才几天功夫,贷款就批了下来。现在,孙志国把当初建大棚欠的钱全还上了,生产经营就使用“政银企户保”贷款,事业发展的红红火火。

孙志国只是承德市“政银企户保”扶贫政策的受惠者之一。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承德市把破解资金瓶颈制约作为推进产业扶贫的重中之重,统筹政府、银行、企业、农户、保险等各方资源和利益关系,创造出了具有承德特色的“政银企户保”五位一体金融扶贫新模式,有效缓解了农村群众融资难、融资贵、担保难等问题,为扶农支农、强农惠农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滦平“政银企户保”平台提供担保帮助农民发展产业

通过“政府搭台增信、银行降槛降息、企业农户承贷、保险兜底保障”的多方联动金融扶贫模式,建立“多条渠道进水、一个龙头出水”的项目整合机制和“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的部门协作机制,承德市打通了一条从金融机构到贫困农户借贷放款的“绿色通道”,为贫困户及农户脱贫致富引入了资金活水。

浚通产业扶贫源头活水

缺资金、贷款难一直是阻碍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拦路虎”,承德市探索实施的“政银企户保”金融扶贫新模式,打通了产业扶贫中资金供应的最后一公里。

“政”即政府通过整合涉农资金,建立风险补偿金,打造“资金池”,建立集服务性、公益性、经营性于一体的县级金融服务平台,以风险补偿金作担保基金,提供担保增信服务。

“银”即政府通过竞争方式选择合作银行,将担保基金存入合作银行,增加银行营业性收入,激发其投放贷款的积极性,合作银行根据担保基金额度,按照1:10 比例放大贷款。

“企”即带领贫困户发展产业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及供销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政府对企业实行贴息政策,根据其带动贫困户数量,实行差别化贴息,带动越多,贴息越多。

“户”即指有贷款意愿、有生产经营能力、有与贷款要求相符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作为承贷主体。

“保”即保险公司兜底,当贷款发生损失时,由担保平台和保险公司按照2:8 的比例共同代偿贷款本息,降低银行信贷风险。

银行降槛降息,企业农户承贷,保险保障兜底,“政银企户保”很好地解决了金融机构放贷难、扶贫龙头企业和贫困农户贷款难的问题,为扶贫龙头企业发展和贫困户脱贫致富引入了资金“活水”。

“我这20 多个蔬菜大棚,现在每天能收三四千斤,挣了近2 万块钱。”提起“政银企户保”扶贫贷款,隆化七家镇南营村贫困户庞瑞总是赞不绝口。2016 年他通过“政银企户保”申请5 万元贴息贷款,一年就脱了贫。“扶贫政策真是好,政府出台‘政银企户保’,百姓借钱不用跑,专心在家把产业搞。”他感激地编出顺口溜,到处向乡亲们宣传这一金融扶贫新模式。

确保扶贫贷款借的出还的上

农户贷款额小、面广、点多,效益低、风险高、管理难度大,特别是农村信用机制缺失,缺乏有效抵押担保,是造成农民贷款难、银行难贷款的主要原因。

为了保障贷款放得出、收得回,承德市通过信用筛选,对资金进行全程监管和贷后的监督、追偿等工作机制,为资金回笼层层加上“安全阀”。对因不可抗力因素导致还款逾期的,通过启动“缓冲金”机制,由县担保平台风险补偿基金先行代偿,成功追偿后,“缓冲金”回流注入风险补偿基金。

风险分担。建立联合社农户贷款风险保证金担保和保险公司保证保险承保的“双保” 模式。当单笔贷款发生损失时,由担保平台和保险公司按20%和80%的比例分摊贷款本息损失。

贷款追偿。严格落实谁调查谁负责的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平台业务人员和农行信贷人员为第一责任人,从责任收款到联合清收、保险理赔、法律追偿等每一道关卡、每一道程序,层层落实责任,有效地保证资金安全。

风险叫停。当贷款不良率超过3%或保险赔付率超过210%时,暂停办理新的担保贷款业务,启动债务清收和风险排查,待风险化解后再恢复办理新的贷款担保业务,形成了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

通过以上种种措施,“政银企户保”既解决了农民融资难、担保难问题,又降低了农村

开展信用合作引发非法集资、暴力收贷、携款跑路的社会风险和农业效益低下、农村信用缺失、农民财产缺乏而造成的经济风险,打消了银行的顾虑,保证了放贷资金的安全。

积极放大扶贫资金效应

金融扶贫不仅为贫困群众提供了资金,而且为其提供了脱贫底气。记者了解到,承德市依托“政银

企户保”金融扶贫平台,强化“造血”功能,成功探索出了政府能协调、农民用得着的园区带动“三零”、“一地生四金”及“以贴息撬动贷款,以贷款入股分红”等模式。

园区带动“三零”模式。平泉市创造性地提出了“三零”金融扶贫模式,目前已发放扶贫贷款6.3 亿元,建扶贫产业园40 个,面积5000 亩,直接吸纳贫困户2000 余户,户均年可增收4 万元以上。

所谓“三零”模式,即:贫困户投入“零成本”。鼓励企业(合作社)建设园区,对于入驻的贫困户,财政部门给予每户6000 元的园区基础设施配套补贴,扶贫部门给予每户6000元扶持资金。企业将生产设施、设备及生产资料赊给贫困户生产经营,产品销售后收回成本。此外,每个贫困户还可通过“政银企户保”平台借贷政府贴息贷款5 万元,协议交给企业使用,年终参与企业利润分红;贫困户经营“零风险”。引导企业、生产大户与贫困户结成利益链接体,前者负责项目投资、技术指导及产品销售等高风险环节,贫困户负责生产管理,企业设置最低保护价收购产品,降低贫困户风险承担系数,保护其利益;贫困户就业“零距离”。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在贫困村建设扶贫产业园区,优先吸纳没有能力或者不愿意直接发展产业的贫困劳动力进入园区务工,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

土地“三权”改革促“一地生四金”模式。围绕“三权”改革,以土地经营权为突破,滦平依托“政银企户保”模式探索出“一地生四金”扶贫方式。该县的兴春和种植有限公司通过“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链扶贫方式,流转农民土地1900 亩,获得“政银企户保”平台为贫困户担保贷款1000 万元,带动贫困户1600 户。

“获租金”即组织引导贫困户将土地经营权流转给合作社或龙头企业获得租金收益;“挣薪金”即引导贫困群众就地入企业或园区打工,每人年可增加收入在1.5 万元以上;“变股金”,贫困户以“政银企户保”平台担保贷款5 万元,入股合作社、龙头企业并签订协议,领取“阶梯式”分红;“分现金”即通过盘活闲散地、预留地和山场、荒山、荒坡等村集体土地资源入股合作社,并量化到户,贫困户持股分红。

“一地生四金”模式贫困农户将土地租给企业,每亩地获得1000 元的租金收入,在企业或园区打工每年可增加1.5 万元的工资收入,并且通过担保平台贷款的5 万元入股到企业领取每年3600 元的分红,通过这种模式可达到持续脱贫的目的。

“以贴息撬动贷款,以贷款入股分红”模式。由贫困农户与生产经营大户签订《合作协议》,大户以贫困户名义向银行贷款,担保平台负责担保,由大户统一使用并还款,大户带动贫困户超过60%以上的,政府给大户扶贫贴息100%,带动贫困户30%--60%,政府扶贫贴息50%,由大户负责为每个贫困户提供不低于其银行贷款利率金额的稳定收益。隆化实施“政银企户保”金融扶贫模式效果明显,两年来累计发放贷款6059 笔,77235 万元,带动贫困户1.3 万户,实现152 个贫困村全覆盖。

“政银企户保”金融扶贫平台面向农村、服务“三农”,解决社员生产经营中“小额、分散”的资金需求,降低了农民融资成本,有效解决了农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记者于鸿)

责任编辑:李瑾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