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新闻>>承德社会民生

也说防火

2018-04-20 18:03:22 来源:承德日报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老羊前年在村里呆了一年,刚一进村,乡里就根据市县工作部署,召集各村干部开森林草原防火会议。

老羊也被通知去开会,会上,乡里负责防火的领导说,为什么要让美丽乡村建设的干部也来参加防火会议呢?因为一旦失火烧没了,你还建设什么美丽乡村呀?会议要求各村干部和包村的乡干部加强巡逻,尤其是晚上。要加强教育,引以为戒,要守土有责,不发生重大火情。护林员要24 小时开机,一旦发生火情,要逐级上报,打早打小打了。

即便如此,一个多月后的一天下午,老羊驻村的邻村还是发生了一起山火,站在村部的院子里,看见浓烟从山的那边飘起来。县里调集附近的几个乡的扑火队过来,把山火扑灭。

最后,找到火源地主人,死活不承认,理由很充分:一是我家人缘儿不好,别人故意放火栽赃陷害;一是有可能车由此过,车上人扔烟头,把火点着了。山村人们居住分散,青壮年又多不在家,有时一个人在山里干活,根本遇不到另外的人,所以,他死活不认账,你还真没办法。

失火的原因大体有几种,一是上坟烧纸引发山火,现在控制得比较严。二是野外用火,包括抽烟、小孩儿玩火、上山割柴燎腰子(现在非常少见了)。三是雷击树木引发山火。

四是所谓的燎地边。五是有人故意放火。其实,燎地边不是燎地边,而是燎秸秆,这也是最不好解决的问题。农民种地是一种天性,即便是玉米价格贱到了六七毛钱,算细账都已经赔钱了,可他还要去种,尤其是没有了其他收入又不能出去打工的老人。

过去的秸秆是宝贝,主要用于喂牲口和烧炕做饭,现在拖拉机、摩托车把驴和牛淘汰了,煤气灶、太阳能、电饭锅等把柴草省下了,秸秆就没了用处,农民要种地,秸秆不能总堆在那里,于是就烧。县里、乡里就抓,号称“见火就抓,见烟就罚”,每个乡都有防火宣传车、扑火队,可秸秆去处这根本问题不解决,老百姓只能烧,于是就捉迷藏。

焚烧秸秆,确实该禁。一是容易污染空气,给社会生活和生产带来严重影响;二是破坏土壤结构,不利于土壤的可持续利用。所以,近几年各地的“禁烧令”一次比一次坚决。尽管如此,一边是层层压实责任,要求“严防死守”,一边则是屡禁不止,焚烧行为时有发生。

对此,老羊认为,禁烧秸秆,只靠“禁”还远远不够。这里面固然与村民的禁烧认识不高有关,但秸秆没有更好的去处抑或“消化容量”不足的问题依然不容忽视。就像报道中所指出的那样,有些村民宁愿被罚也要顶风焚烧秸秆。这种尴尬正是解决禁烧“老大难”问题的关键。

为此,有关部门在执行禁令的同时,不妨走进田间地头,去深入了解当地村民的意见,以便为推动禁烧工作提供更翔实的参考依据。在农村,大多数农民认为秸秆回收或还田费时费力,尤其还要多花钱。这就导致了秸秆焚烧的传统思想迟迟无法根除。

基于此,仅靠行政手段是不足以完全改变现状的。当地政府需要在寻找秸秆出路上狠下功夫。比如,对秸秆还田进行补贴,打消村民的经济承受能力考虑;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秸秆综合利用机制,鼓励更多的秸秆利用企业落户基层等等,这一切都可以拓宽秸秆的消化渠道,进而让村民无后顾之忧。

总之,治理秸秆焚烧,考验着政府部门的服务能力。秸秆焚烧呈现点多、面广、全天候的特点,单靠目前的监管方式只会让“禁烧令”屡陷尴尬。但是,倘若政府部门能抓住问题的关键,多在服务升级上做文章,相信再辅以必要的环保知识宣传,治理秸秆焚烧一定会有质的突破。(老羊铲史)

责任编辑:李瑾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