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新闻>>承德社会民生

兴村富民巾帼情深——记第21 届“河北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刘佩仿

2018-05-04 16:53:43 来源:承德日报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兴村富民巾帼情深

——记第21 届“河北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刘佩仿

“做青年人的榜样,不仅要把本职工作做得更好,更要引导年轻人做肯奉献、有贡献、时刻传递正能量的人。”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作为第21届“河北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丰宁满族

自治县黄旗镇城根营村党支部书记刘佩仿说,未来的日子里,她要继续带领村民走兴村富民之路,让家乡父老早日实现小康。

情之所系回报乡梓

1979 年,刘佩仿出生于丰宁黄旗镇潮河源村。在她自小的印象中,父亲是被母亲埋怨、被全村人敬佩的人——由父亲担任村支书的潮河源村,是全县最早修水泥路、通自来水的村,还建设了村博物馆。父亲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在刘佩仿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默默地生根发芽。

刘佩仿曾经有着一份令人羡慕而稳定的工作,每天在位于北京的新华社培训基地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与黄旗镇城根营村的小伙子喜结良缘后,刘佩仿成为城根营村人见人夸的能干媳妇:购置新型打字复印机,在村里开起第一家电脑服务部;看到有公司搞萝卜种植出口,她承包200 多亩地并探索出新的种植方法;买翻斗车在外省跑运输……

刘佩仿凭借自己的聪明才干,适时把握各种市场信息,短短几年间成为当地的致富能手。 2011年,渴望改变落后面貌的城根营村村民们找到了刘佩仿,希望她带领大家走出困境,尽管家里人不同意,刘佩仿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回村。

“既然大家选了我,就是相信我,我绝不辜负大家对我的期望。家里日子是怎么过起来的,我就要把村里的日子怎样过起来。”最终,刘佩仿高票当选为城根营村第一位女村主任。自此,一个村900 余人的生活,因为一个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破旧山村完美蜕变

在外闯荡多年后回到村里,环境还跟当初嫁入村里时一个样:低矮的房屋、残垣断壁的院落、泥泞而狭窄的道路。“改”,这是刘佩仿上任后心中跳出的第一个字。

城根营的街道改造扩建,要拆除相应农户的住房和畜禽圈舍。村民的拆迁赔偿,成为了街道改造的瓶颈。一家一户地说,一个人一个人地做思想工作。为了合理赔偿、让村民满意,刘佩仿没少费心思。

街道改造项目启动后,刘佩仿转型成为集规划、设计、后勤保障于一身的“全能项目”负责人。早上4 点起床,她盯工程、看设计,和帮扶组一起跑部门找资金;晚上10 点到家,她想方案、做设计,琢磨着如何建设才更具乡村特色、更节省资金。

儿子大雨天放学没人接送,躲在县医院避雨睡着了,被好心人送回家;父亲出车祸骨折了,因忙于事务脱不开身,接到电话的刘佩仿也无法及时去看望……

家人埋怨的背后,是刘佩仿偷偷拭去的眼泪,是新农村的旧貌换新颜。

“跑资金、拉项目、搞建设,这么短的时间,一个女人能解决各种问题,把城根营建得这么好,真不容易!”仅仅5 个月的时间,一座破旧山村完美蜕变,村里老老少少无不对刘佩仿竖起大拇指。

共同致富踏歌而行

“村庄环境的改造,提升了村容村貌,也改变了百姓的生活方式,但最重要的是让城根营村走上一条生产发展、群众富裕的道路。”刘佩仿暗下决心,一定要带领全村百姓共同致富。

上任伊始,她就研究政策,修坝、垫地、打井,启动万亩造林工程。随即,她又将公路两边平地流转,利用沿路经济,谋划打造万亩蔬菜园。

2014 年,利用县里的扶贫政策,刘佩仿和大家商议,各家出6 万元建大棚。但投资风险让大家畏首畏尾,不敢拿钱投资。面对僵局,刘佩仿带头拿出10 万元,提出了“十户带七十户的”模式。

“跟着刘书记,这日子过着靠谱!”村里的党员干部和有意愿的村民先建起第—批大棚。村民刘建春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一年下来,靠着两个大棚,他挣了4 万多元。

“村里就是一个家,别拿我当干部看,我就是来服务的,帮大家把日子越过越好!”刘佩仿总是这么说。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今,蔬菜基地规模逐渐扩大,引进北京诺亚庄园。城根营村的有机蔬菜成功打入北京、上海等地高端市场,村民们的收入也“芝麻开花——节节高”。

“国道111 线贯穿全村,铁路客货站、煤炭储货场也设在城根营村,借助这些优势条件,我们要建设新民居,打造物流园区,进行坡地改梯田,把城根营村建设成集‘农家旅游+农业产业’于一体的新农村。”站在城根营村的规划图前,刘佩仿对村子的未来发展信心满满。(记者杨丽红 通讯员李雪娇、高聪辰)

责任编辑:李瑾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