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新闻>>承德区域新闻

宽城职教中心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纪实

2018-05-17 17:56:58 来源:承德日报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精心打造农民的“技术殿堂”

——宽城职教中心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纪实

“从2018年正月开始就没闲着,指导果树剪枝、如何提高挂果率……县里县外、市里省内,跑遍了多个乡村,虽然很累但很欣慰,大家都开始叫我专家了!”这是宽城职教中心培养的第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张春江的最大感受。自从走出宽城职教中心新型职业农民“技术殿堂”的大门,张春江成为了果树生产的“名人”,不仅靠学到的知识和技术改变了生活,还成为了“土专家”,帮助农民致富脱贫。这正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初衷。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从现在到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2016 年河北省教育厅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作,宽城职教中心被列为20 所试点校之一。2018 年省委、省政府将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纳入“双创双服”20 项民心工程。按照省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实施方案要求,学校整合优质教育资源,瞄准贫困农民,不断转变思路,大力开展农村产业提质增效、农民增产增收培训,助力脱贫致富奔小康。

多层次教育培训体系筑牢新型职业农民基础

“随着‘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的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国家提出要通过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作为省新型职业农民试点校,我们一直在思考,究竟怎么做,才能发挥我们的作用。”回忆起开设新型农民培养课程的初衷,宽城教育局副局长、宽城职教中心常务副校长张克雷感触良多,“我们认为,要做好新型农民培养工作,就必须要开设一门综合职能强、针对性强、教育形式合理的‘农业课’。”

新型职业农民,“新”在哪里?“新”在他们“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而要想具备这些素质,教育培训必不可少,而培训又该学些什么?

广袤的大地是坚固的“课堂”,切合实际是最好的“教育”。学习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把培养工作与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根据全县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农村劳动力素质等科学制定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目标。比如:县城西部乡镇的优质苹果生产区、长城沿线乡镇的优质板栗生产示范区,两区栽植板栗、苹果等果品已达6800 万株,但技术落后,产量高质量低等是制约农民致富、农村发展的最大难题。针对这个现状,学校重点以智力支持为主,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与当地农村产业经济的结合。在优质板栗生产示范区的塌山、苇子沟等乡镇确定实施以板栗技术培训为主的优质高效丰产培训工程;在优质果品示范区的宽城、孟子岭、桲椤台、化皮等乡镇确定实施以苹果生产培训为主的提质增效技术工程;在农业生产集中的龙须门、汤道河等乡镇确定实施以中药材、大棚蔬菜、养蜂技术培训为主的特色产业发展工程。

培养目标明确了,教育就有了方向。宽城职教中心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采取课堂教学与基地实训、专家讲评与学员交流、集中培训与分散指导、传统培训与现代教学相结合的办法,有力提升了该县农民种养理念,增强了农民从业素质,推动了产业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我们也希望通过培训,搭建起一个培养职业农民的全新平台,真正培养出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农村领军人才。”主管此项工作的宽城职教中心副校长刘保永笑着说。

合力联动培树典型促进优势产业做大做强

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程,明显区别于以往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科技培训,绝不仅仅是办班培训、颁发结业证书那么简单,而是“重实训、强参与”,根据农业生产周期和农时季节分段安排课程,强化分类指导,对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分类分产业开展培训,做到“一班一案”、“课堂在田间”,针对性、参与性、互动性和实践性强,实现了从“培训”到“培养”的转变,开启了从“办班”到“育人”的创新。

借助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试点校契机,学校以“工匠式”管理为原则,打出“组合拳”,创新农民培养模式。一是坚持引资借力。为了宽城苹果产业能突破现状,建成低投入、高产出、集约化的生产基地模式,该校与北京金粮满仓公司达成共识,按照“龙头+基地+农户”模式,金粮满仓公司提供有机肥、最新绿色防治农药、果袋、反光膜等生产物资费用并负责最低保护价销售,有效地解决了果农拿不出资金投入、销售不畅和价格低的问题;二是坚持科技助力。该校与中国苹果产业协会、国家苹果产业体系、中国农业科学院、河北农业大学等农业教育、科研、推广机构建立密切合作关系。邀请国内顶级专家到各村进行技术指导;三是坚持校农通力。除积极配合外来企业和技术人才开展工作外,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按需设置课程,针对农民更青睐现场操作的特点,开展技术跟踪指导培训。

正是因为有着一系列符合当地实际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程,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新型农民从这里走出。

“土专家”张春江,是宽城西岔沟村一名普通农民,也是宽城新型农民培训毕业的学生。他说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一个普通农民还能重返课堂。正是靠着从学校里学到的知识,他逐渐成长为宽城果树产业的行家里手和骨干技术人才。现在被食库公司、承德果树技术推广总站、宽城职教中心聘为苹果生产技术负责人,在承德、秦皇岛等地巡回授课达200 多天,培训人数1 万余人。授课同时,他还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积极挖掘人才。目前,在宽城已经培养了翟德明、阎海军、郑文柱、杨满、马文奎、张保新等成熟技术员20多人,普通技术员上百人。他和村民共同组建的宽城西富苹果合作社,培育的西富苹果富含硒元素,卖出价格要比普通苹果高出两倍多,合作社年创收400 多万元。注册的“西富”苹果商标,更是在中国苹果品牌大会上荣获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十大苹果区域公用品牌称号。

去年5 月,在张春江的牵线搭桥下,由北京金粮满仓科技有限公司主办,宽城职教中心承办的省食库苹果品质化解决方案第三次研讨暨宽城新型农民培训会议在宽城职教中心举行。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研究室主任曹克强、营养诊断与施肥岗位专家、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姜远茂、原砧木评价与利用岗位专家孙建设,中国农科院“青年英才计划”人才、农业遥感专家史云及河北农业大学王勤英、张丽娟等7 位专家教授出席会议;北京金粮满仓科技有限公司CEO 刘坤、优果联品牌管理有限公司CEO 谢凌云、中国苹果产业协会秘书长陈瑞剑及石家庄、保定、秦皇岛、承德县、宽城等地果树专家、果农代表共150 多人参加了此次会议。河南省三门峡灵宝市园艺局局长白建伟带领果农大户慕名参加研讨。

本次苹果品质化解决方案研讨会,全国顶级专家及各地专业人才汇聚满乡大地,对宽城乃至河北省苹果产业的发展均带来了推动作用,使广大果农管理能力跨越提升,有力推动了苹果基地+技术+销售产业链条的形成,为当地果农解决了技术和销售难题,实现了农民增收,达到精准脱贫、共同富裕的目的。

在宽城的乡村田野,像张春江这样的新型农民还有很多。从2016 年起,宽城职教中心开设了新型农业培养课程后,两年多过去了,这些新型农民大多成为了有文化、懂经营、善管理的农村实用人才,不仅拥有自己的产业基地,更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

完善升级全面提升打造新型职业农民“聚集地”

采访中,笔者发现,从宽城职教中心走出来的这些新型农民呈现三大特点:第一,年纪都在40岁左右,在农村正值青壮年;第二,很多都是在外打工后返乡,有头脑、有远见;第三,瞄准现代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在谈到培训感受时,一农民学生这样说:“我原来就初中文凭,你让我写好论文不太现实,但是让我学技术,肯定行。另外,我觉得培训最大的收获,就是帮助我打开了眼界,转变了理念,提升了素质。我想,新型职业农民,不光要有素质、有技术,要有致富的能力,更要有全新的理念。新型职业农民不应该‘土’,应该是新型企业家的范儿。”

过去的两年里,学校共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教学点10 个,组建教学班12 个,聘请县内外知名专家6 人,举办专业培训200 多场次。开设了果树栽培管理技术、蔬菜种植、养蜂生产技术等专业,合计培养新型职业农民746 人。据初步统计,2017 年,仅苹果提质增效一项,为果农增收近200万元。考虑到各贫困村产业结构、地域文化的不同,2018 年,学校面向“贫困村”和“贫困人群”开展了针对性很强的技术培训服务。在椴木峪村、九虎岭村、石柱子村、椴树洼村和清河口村等贫困区域建立了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教学班,开设了果树栽培管理技术、满族手工刺绣等专业,参训农民271人。截至目前,2018年已完成果树春季土肥管理、春剪、疏花疏果、病除害防治等技术培训3 期和满族手工刺绣技术指导14 天。

尽管成绩斐然,宽城职教中心依然没有停下前行的脚步。在他们的眼中,需要做的工作太多,除了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外,还要继续深化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努力打造新型职业农民聚集地。

“我们希望,宽城职教中心能成为打造农民的‘技术殿堂’;我们希望,从我们这里走出的每一名新型职业农民,都是一颗种子,撒在希望的田野上,开出幸福的报春花;我们希望,这里的每一名新型职业农民,不仅能够经济致富,更要能够精神致富,带动宽城乃至承德千万农民早日实现致富的梦想。”张克雷对未来信心满怀。(黄山、莫程强)

责任编辑:李瑾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