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新闻>>承德区域新闻

围场践行“两山”理论推进绿色崛起纪实

2018-05-30 19:01:30 来源:承德日报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依托生态优势实现产业富民

———围场践行“两山”理论推进绿色崛起纪实

2017 年被评为“中国天然氧吧创建示范点”,旅游综合收入20 亿元;成功创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实施投资千万元以上农业产业项目13 个;基本建成第3 个百万千瓦清洁能源基地,总装机达到291 万千瓦……一个个生态产业项目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让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的生态优势“引擎”迸发出强大的内生动力,“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提质升级是我们的主攻方向,全面小康是我们的历史使命,美丽幸福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该县县委书记刘众民表示,围场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张承地区和塞罕坝作出的重要指示批示,大力弘扬践行塞罕坝精神,全力建设实践“两山”理论的全国典范,加快推进新时代美丽幸福围场建设。

做强“生态+”建设“绿色银行”

“我们村林果面积达到12100 亩,是县里最大的果树专业村。”围场张家湾乡巴头沟村党支部书记彭忠说,为增加村民收入,该村采取林果间作的方式,发展苗木基地1500 亩,人均纯收入达到1.4 万元。

生态是围场最大的潜在优势和后发优势。近年来,围场坚持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实施山水林田湖草、京津风沙源治理、再造三个塞罕坝等生态治理工程,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58.8%,人均有林面积和林木蓄积量分别达到15 亩和47 立方米,相当于每人在“绿色银行”存款1万元。

围场坚守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大力发展园林苗木、花卉中药材、时令果采摘等新兴特色产业,形成了“四区、两环、七大基地”产业发展格局。新增经济林4.8 万亩,总面积达到191 万亩,年产值5.7 亿元。

做靓“旅游+”打造全域游样板

“县里组建了万家客栈乡村旅游发展平台,鼓励农家游户加盟平台抱团发展,实行统一培训、统一推广、统一运营的管理模式,推动全县旅游产业发展。”围场万家客栈负责人王晓军介绍,目前,全县共发展加盟户160 户,户均纯收益在1万元以上。

环中国国际自行车公路赛、全国雪地摩托越野锦标赛、“相约木兰围场”中外摄影家大赛,一项项国际赛事的成功举办,一场场文化盛宴的激情演绎,让木兰围场成为了环京津地区重要的生态旅游目的地和国家生态示范区,成为了世界各地游客体验“皇家、生态、民俗”的旅游胜地。2017 年,围场接待游客278 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20 亿元。

围场用好“旅游+”创新模式,大力发展康养游、冰雪游、乡村游、自驾游、运动游、购物游等一批旅游新业态、新产品,着力打造“山水户外+休闲体育”“皇家文化+休闲体育”“冰雪文化+休闲体育”三大休闲体育品牌,加快建设全域旅游的“围场样板”。

以承办第三届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为契机,围场将依托建设“一环三区六带”的发展格局,全面启动实施全域游“百千万”工程,大力发展休闲观光游、绿色生态游、健康养生游、特色文化游,力争将围场打造成为全域全季全产业链旅游样板区。

做优“农业+” 创建现代示范区

“我承包210 亩地,种植有机富硒马铃薯,每亩地能增收2000 元。”围场城子镇八顷村村民岳俊山说。

经过多年的持续培育,围场马铃薯产业已经形成了“产业联盟+种薯繁育+加工+仓储+园区+基地+农户”的完整产业链条。2016 年,该县率先在国内启动建设首个“十万亩功能农业(有机富硒马铃薯)示范区”,目前,种植富硒(锌) 马铃薯、胡萝卜2.5 万亩。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达75 万亩,产值达23 亿元。

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场着力发展“2+3”产业体系(突出发展马铃薯、蔬菜两大主导产业、重点培育畜牧、中药材、观光农业三个优势产业),以资源利用循环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品质量安全化、能耗排放低碳化为目标,推进农业提质增效,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

培植了国华蔬菜种植合作社发展模式,合作社流转土地面积250 亩,建造冷棚240 亩。

打造阴河流域胡萝卜、布澄河流域双茬菜2 个产业园。建设半截塔示范园、坡字棚室示范园、新拨胡萝卜新品种示范区、红松洼寒地蔬菜示范园等4 个示范园区。全县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30 万亩,总产值7.5 亿元。

加大新品种试验、示范力度,促进现代生物技术和常规技术有机结合,引进农作物试验、示范新品种80 个以上,建设半截塔蔬菜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坡子棚室栽培示范、御道口寒地蔬菜种植示范、新拨胡萝卜新品种及病虫害防治试验等4 个县级园区,引进新品种260 个、示范品种10 个、示范新技术5 项。

建成以小滦河流域和接坝乡镇为主的生态畜牧业循环发展产业带、以高速公路沿线和旅游公路沿线为主的旅游农业产业带、以西三区为主的中药材种植示范带,形成点、带、园互相融合、互为支撑的基地建设格局。

做大“能源+” 实现产业富民

“我们村委会屋顶上安装的是10千瓦微型电站,每天可发电70 千瓦/时左右,每月平均卖电2000 元。”围场半截塔镇要路沟村党支部书记魏春华说,依托“龙头企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运作模式,全村446 户贫困户加入光伏合作社,通过卖电可实现稳定增收20 年,最初人均每年3000 元,逐年递增,20 年户均收入11 万元,村集体经济每年增加收入20.3 万元。

围场依托丰富的风光水及生物质能资源,集中力量推进风电、光电、水电综合开发。目前,全县清洁能源总装机达到291 万千瓦,基本建成第三个百万千瓦清洁能源基地。

开展“万户阳光”工程,统筹推进集中电站、村级光伏电站建设。目前,建成集中电站1 座、村级光伏电站22 座、户用分布式光伏电站525个。

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进程,大力支持小微企业成长,力争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 家,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达到43.5 亿元以上。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该县县长甄毓敏表示,作为生态大县,围场将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和重要指示,坚守“天蓝、山绿、水清”底线,坚决打好生态治理修复、蓝天保卫、水环境整治、土壤污染防治、自然保护区守卫五场战役,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把围场建设成为实践“两山”理论的全国典范。(郭鹏、宁利勇)

责任编辑:李瑾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