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新闻>>承德社会民生

灵魂深处那片海

2018-07-19 17:05:16 来源:承德日报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那片绿海已深深根植在我的灵魂深处,刻骨铭心,记忆永存。那片绿海就是塞罕坝林海。

37 年之后的今天我又去塞罕坝,曾经说过这辈子再也不去塞罕坝,可这次我又去了,是几代塞罕坝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伟大的塞罕坝精神感召去的。

遥想37 年前的1980 年,那年的端阳时节我第一次去塞罕坝,车子在坑洼不平的沙土路上颠簸前行,随处可见还很荒凉。那晚我们一行人住在机械林场场部,那时的林场还是平房、土炕,门上的玻璃有的坏了用报纸糊着,风一吹沙沙响。那一晚我辗转反侧,彻夜难眠,想家了,还好有个大我1 岁的白姐与我一路同行,朝夕相处,形影不离,情同姐妹。那年我17 岁,渴望诗和远方,怀揣梦想与希望,告别父母逃离故土,庆幸自己逃离贫困的小山村,见识外面的大世界。可那晚,伴着沙沙的风声,我是如此地想念我的小山村,心想这辈子我都不想再来这鬼地方。可今天我来了,当年的平房呢?土炕呢?糊着报纸的玻璃窗呢?都哪去了?我寻找半天也没找到,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办公大楼。外面的街道两旁还有许多超市、宾馆和饭店,已然是一座现代化新城。

汽车继续前行,我在寻找37 年前那大片大片的沙漠,当年我们的大轿车在大漠上缓缓前行,时不时就陷入深深的沙窝里出不来,没办法,车上的人只好下来推车,好容易推出这个沙窝又陷入那个沙窝,放眼望去,一片荒漠,根本就没有路,不知路在何方,只好沿着有车驶过的旧痕前行,时不时走错路,没有路标,没有路线,在大漠上转了一整天才到达目的地——多伦县城。如今那些沙漠呢?都哪去了?转了半天我也没看到。映入眼帘的却是万顷林海,千里绿洲。几十年沙田林海,凝聚着多少塞罕坝人的汗水与心血呀!

车子缓缓驶到王尚海纪念碑前,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缅怀那位塞罕坝老前辈。时至七月酷暑,塞罕坝的风却是凉爽的,蓝天上飘着朵朵白云,阵阵松涛在讲述着王尚海的先进事迹。他在艰难困苦、挫折失败面前没有退缩,一次次冒着风沙骑马踏查了千里荒原,察看天然落叶松生长踪迹,最后在“马蹄坑”摆下了机械造林地战场。他带领120 精兵强将,决定背水一战,经过1 个多月的鏖战,十月初调查造林存活率出来了,当年存活率高达99%以上。在林场的发展史上树立了一座辉煌的里程碑。我凝望着一棵棵笔直挺拔的落叶松,觉得每一棵都凝聚着他的汗水和心血。那片林海已深深根植在他的灵魂深处。我采几朵小花默默地敬献在他的墓碑前,安息吧,塞罕坝老前辈!你在绿海深处,绿海在你灵魂深处,生生不息,绿意盎然。

让我感动的还有塞罕坝的守林人。人常说“创业容易,守业难”,守护着这片林海该有怎样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我曾经在乡政府工作过,我们那个乡是都山周边的乡镇,每年的10 月1 日到第二年的5 月1 日期间是防火期,那段期间轮流值班,24 小时不断岗,形势十分严峻,必须高度重视,每一位在岗人员的心都揪得紧紧的,不敢有丝毫的疏忽,唯恐出现差错,直到过了防火期才感到如释重负般的轻松。面对着塞罕坝这样一片浩瀚的林海,我敢说他们的责任要比我们当年的责任重10 倍。来塞罕坝才知道啥叫责任感,啥叫事业心。那无边无际的林海会告诉你塞罕坝人是多么的敬业,多么的有责任感,才知道他们做出了怎样的牺牲。望火楼里的那对夫妻常年坚守,忍受着孤独、寂寞、艰苦的生活,还要忍受关节炎、风湿痛的折磨。每年的防火期从9 月15 日开始,一直到第二年6 月十五日,这期间他们每天要从天蒙蒙亮到夜幕降临,不停地瞭望周围几十公里范围的林海,并以15 分钟一次的频率向林场通报最新情况。尽管11 年来,每次通报的情况都是“一切正常”,但夫妻俩从未因此产生过丝毫的懈怠。

塞罕坝的每一棵树,每一片草都凝聚着塞罕坝人的心血,向全世界展示着塞罕坝精神。

当你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在生活中感到郁闷时,就来塞罕坝吧,那片浩瀚的林海会让你的心灵充满阳光,充满感恩,充满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我们的车子要启程了,我深情地凝望着塞罕坝那片浩瀚的林海,她已深深地根植在我的灵魂深处,激励我感恩前行。(邵艳君)

责任编辑:李瑾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