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新闻>>承德时政要闻

承德市残联关爱听障儿童纪实

2018-08-14 16:54:46 来源:承德日报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用大爱点亮“折翼天使”的幸福之光

——承德市残联关爱听障儿童纪实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折翼的天使”,他们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四周是一片万籁俱寂,只能用心灵去谱写无法吟唱的歌曲。

根据承德市最新残疾人人口基础数据库统计,承德市每年新增听力残疾人口为14245人,新增残疾儿童少年为3800 人,其中0~18 岁听障儿童少年为347 人,占承德市听力残疾人口的2.4%,占承德市残疾儿童少年的9%。

虽然感受不到来自大自然的“天籁之音”,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对生活的憧憬。他们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努力学习,来自这些纯洁心灵的呼唤,我们怎能不停下匆忙的脚步去用心倾听?

世界因为爱而精彩,生命因为爱而美丽。为培育未成年残疾人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市残联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不断加强未成年残疾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关怀残疾少儿健康成长,让他们与正常的孩子一样,同享一片蓝天,共享一样阳光。

生理困扰、精神桎梏听障儿童思想问题突出

春天的鸟语、夏日的虫鸣……身边丰富动听的声音,让人们感受世界的美好,然而,听障儿童却从出生起就感受不到常人习以为常的美好。

他们的耳朵上戴着助听器,他们需要在助听器的帮助下才能感受到“声音”,他们需要及时的语言康复,他们需要一再坚持的努力下去才能慢慢学会说话,他们每说一个字一句话都要用尽全力。

由于听障儿童少年先天性的生理缺陷,加之社会的歧视偏见与传统观念的扭曲与误导,造成他们的心理上有一定不同程度的心理障障、心理伤害甚至心理扭曲,以致形成这一弱势群体自卑孤僻的固执性情,心存戒备的猜疑心态。

从事语训工作的康复师表示,听障儿童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中,表现突出的问题包括:日常礼节举止失缺,不拘礼仪行为随意;纪律松懈自由散漫,遵章守则缺乏约束;学习兴趣不浓,缺乏刻苦精神;同学相处易生摩擦,报复行为倾向严重,自卑心态诱发嫉妒,人际交往难于沟通等多个方面。

扶残助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关爱残疾儿童是社会文明的标志。关爱残疾儿童,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那么,如何让这群从出生起就被上帝按下了静音键的孩子们,摆脱生理缺陷困扰,冲破心理障障的桎梏,归属正常情感的感受,做好由基础教育向思想道德教育的铺垫与衔接,从而尽快地回归社会、立足社会?这项工作对承德来说,任重而道远。

同心协力、齐抓共管听障儿童回归主流社会

2013 年的5 月,3 岁的张硕被奶奶领到承德市残联康复中心接受听力语言康复训练。张硕来自一个无声世界,他的爸爸、妈妈都是聋哑人,他们用手语相互交流。

当张硕第一次走进康复中心时,也许还并不知道这是一个对他来说转变未来的地方。他怯生而紧张地拽着奶奶的手,不跟人说话,也不与人交流,而是在一个角落里坐着害怕地哭。老师就耐心温柔地带他认识每一个小朋友,带他一起做游戏、玩玩具,像妈妈一样关爱着他。张硕在这里有了一个新的开始。

经过两年多的训练,张硕从无声世界走向了有声世界,听到了温暖的人间呼唤,也听清了美妙的天籁之音。到了入学的年龄的时候,张硕就和正常的孩子一样入学念书了。

市残联的工作人员说,家长从心理上摆脱了陈旧观念的束缚,让聋儿接受语训,家长和康复师形成合力,不仅提高了康复教学质量,而且从思想道德教育上发生了飞跃式的变化,促使听障儿童少年回归主流社会。

“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对残疾儿童思想教育的关爱,是现代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

听障儿童的康复需要整个社会方方面面需长期同心协力,齐抓共管,也需要将语训中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抓紧抓实。通过强化康复师思想道德行为规范,适应语训工作特点,改进语训工作方法,提升语训思想道德教学新水平等方式,才能使广大听障儿童少年回归主流社会,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深切关爱、丰富活动听障儿童点亮精彩未来

“有一个很热很热的夜晚,我从梦中醒来,妈妈正给我扇着扇子,汗水却湿透了她的衣裳。啊!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2018年6 岁的泽泽是一名听障小朋友,当他在台上一字一句地朗读这首《妈妈的爱》 时,台下不少观众为之动容。

2018年5 月19 日,在第28 个全国助残日到来之际,“2018 中国语文朗读大会”暨首届承德市“朗读之星”评选活动特别设立了这场残障人士公益邀请赛专场,为承德市广大残障人士提供了一个用声音抒发情感、展现自我风采的舞台。

丰富多彩的扶残助残活动,让承德市残疾人亲身感受到了党委和政府的关怀,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关爱,感受到了承德这座城市对残疾人群独有的大爱情怀,同时也影响感召了更多社会爱心人士投身到扶残助残的队伍中来,形成了全社会理解、关心、帮助残疾人的浓厚氛围,让承德彰显出文明和博爱的独特魅力。

“事实上,爱心早已成为承德的名片,感恩和博爱早已融入承德人的血液。在承德,对残疾人的关爱并不只集中在助残日、助残月,这种关爱更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扶残助残已经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成为这座孕育着大爱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市残联负责人动情地说。

对听障儿童倾注爱心、深切沟通,使其行为习惯思想规范化教育,鼓励听障儿童少年在不断的实际活动参与中,规范其认知、感知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些方法都能够让听障儿童少年克服自卑心理,树立健康心理,是形成良好思想道德教育的先决条件,从而奠定听障儿童回归与融入主流社会的迫切欲望。

随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断推进,让我们一起用爱心聆听心灵之声,为这些特殊的孩子们描绘出一片有声的七彩世界,用温暖的双手,点亮他们的未来。(吴清玲、李宇威)

责任编辑:李瑾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