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新闻>>承德时政要闻

择一城终老打造一座宜居康养之城——承德养老现状及发展调查

2018-09-06 14:13:19 来源:和合承德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择一城终老打造一座宜居康养之城

——承德养老现状及发展调查

小型养老院散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他们撑起了承德养老机构的大旗。

截至2017年底,承德市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约有69.5万人,老龄化比例为18.29%,养老成为社会问题。承德有着得天独厚的宜居环境,随着京津冀一体化持续推进,承德还将承接京津及周边城市老年人的养老。

原有的简单的小型养老院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产业升级摆在眼前。

政府已经行动起来,在规划、政策、资金等多方面给予扶持,社会资本也已开始深度涉足养老产业。困难和阻力依然存在,其中,传统养老观念成为阻碍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必须进行突破。

打造一座宜居的康养之城,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承德已经在路上。

A 小型养老院是目前承德养老机构主流

走进普宁路两侧,一个个小型养老院不时映入眼帘。

因临近266医院和承德市第三医院,就医便捷,这里聚集了承德市最早的一批个体经营的小型养老院。

在一家养老院里,20多位老人长期在此生活。记者发现,其中一半的老人处于生活不能自理或者半自理状态。

“我搀你起来溜达溜达吧,越不动你越不能动,真瘫了受罪的是你自己。”一位老人说着,搀扶起另一位卧床的老人,这种彼此照应的状况在这种养老院并不少见。

记者了解到,在这种小型养老院,根据需要照顾程度,每位老人每月交费在400元到1200元不等,全瘫痪的收费标准最高,院方主要负责老人们的一日三餐和简单的起居生活照顾。

一家养老院经营者告诉记者:“其实经营很困难,也就是照顾起居,我们不可能负责医疗,根本承担不起,收费太高的话也没有老人来。我们这的护工流动性也很大,照顾瘫痪老人又脏又累,给钱少了根本没人愿意干。”

这种小型养老院的数量没有精准统计,而根据记者了解到的情况,大都散落在各县区医院、乡镇卫生院附近或者城乡结合部的沟沟岔岔里。虽然条件相对较差,但小型养老院仍是目前承德市养老机构的主流,多种因素造成了现在的局面。

“我和妻子都是独生子女,需要赡养4位老人,还要养孩子,工资就这么多,没有精力也没有钱对父母做到更多,把老人送到养老院,起码有人照顾穿衣吃饭。”把瘫痪父亲送到养老院的陈先生无奈地说。

B 承德养老产业升级已经启动

中国已经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未来的养老产业将呈几何级增长。记者从市老龄办获悉,截至2017年年底,承德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约有69.5万人,老龄化比例为18.29%。随着京津冀一体化进程推进,承德还将承接一部分京津老年人的医疗养老,显然,简单照顾饮食起居的传统小型养老院已经不能满足需要。

“承德已经启动养老产业结构升级,特别是医养结合是未来的大方向,目前在做的是基础建设工作,三五年的话应该就能见到成效。”承德市养老产业联合会会长任思锦告诉记者。

据任思锦介绍,承德目前现有的养老模式有医养结合、旅居养老和居家养老,其中医养结合模式发展最好,已经有成功经验可以复制推广。旅居养老和居家养老还是短板,未来需要补齐这两方面的内容。9月1日下午5点,双桥区大石庙医院三楼,刘大爷正在做康复训练。“儿女帮我考察了好几家养老院,我感觉这里应该是承德目前较好的了。”刘大爷说。大石庙医院三楼是承德厚德老年公寓,成立于2015年3月。因为背靠医院,真正做到了医养结合。厚德老年公寓居室内配有标准适老化无障碍设施和医疗护理设施,建有康复室、老年活动室、书画室等活动空间,并建有全程无障碍通道及无障碍设施。

据了解,承德厚德老年公寓被承德市民政局定位为“医养结合试点单位”,被国家民政部授予“全国爱心护理工程建设基地”。

公寓负责人孟庆敏说:“我们在运营管理中采用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在康复、失能、半失能、植物人等群体的护理上,可以说目前我们做到了最好。”

更深层次的产业升级也已经悄然启动。

7月28日,双滦区晨阳福地国际医养健康城项目主体竣工,这个总投资5.8亿元,一期工程占地面积35亩,总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建设828套的老年公寓,设计配套无障碍通道、养生调理中心、医疗机构、老年大学、营养餐厅、开心农场、娱乐设施、老年活动中心、休闲花园、运动场地等设施,将打造集旅游、养老、养生于一体的高端康养场所。预计2019年6月就可以投入使用。

而为了加快推进康养产业发展,2018年年初,政府完成了《承德市健康养生养老产业总体规划》编制,确定了建设康养产业先导集聚区、发展生命科学产业、做强皇家文旅休闲产业、推进康养绿色农业、打造生态康养特色小镇等重点工作任务。目前,承德市已重点谋划康养产业项目25个,总投资270亿元,其中正在建设4个,投入使用1个。承德的养老产业升级已经正式启动。

C 传统观念成为阻碍养老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双桥区皇宫小区内,83岁的孙桂珍(化名)坐在自家阳台前呆呆地看着窗外。因腿脚不利索,上楼了就下不去,下楼了就上不来,仅4层楼的距离,就成为横亘在她和楼下活动广场的巨大“天堑”。

原本,孙桂珍手握30万元,每月还有2000多元的退休金,按说养老不成问题。几年前,她把30万分给几个儿女,退休金足够在养老院安享晚年,直到一位熟人也住进了养老院,儿子看望她时碰到了这位熟人,面子上挂不住,坚持把老人接回了家。

“她家条件挺好,但儿女都忙,按说在养老院生活,有人照顾饮食起居挺好的,就是因为碰到熟人了,儿女感觉让老太太住在养老院就是不孝顺,接回家反而没人管了。”孙桂珍的邻居告诉记者。

中国人的传统家庭观念强,老人要在儿女身边照顾才被认为是孝顺,记者调查发现,这种观念成为阻碍养老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有儿有女,去养老院多丢人,宁可在家窝着,也不能去那种地方,去养老院的都是儿女不管的。”一位老人说。

“姐姐远嫁外地,我工作忙,照顾老人的精力有限,但要把老人送去养老院,街坊邻居肯定指指点点,人言可畏。”薛先生说。

无论是老人,还是儿女,似乎都有心理障碍。

随着独生子女一代的父母也已经进入老龄化,这种心理障碍又是必须破除的。工作生活节奏加快、独生子女抚养老人和子女压力大,未来,老人普遍走进专业养老机构是大趋势。

“给生命两端同等关爱”,这是任思锦反复说给记者的话,对孩子的爱太多,对父母的爱偏少,她认为破除传统养老观念的束缚,根本还是要全社会对老年人真正给予关怀。

“儿女真正做到了孝顺,大家都看在眼里,人言也就不再可畏。”任思锦说。

D 承德“厚德模式”和旅居养老大有发展

在社会养老方面,近年来承德市做了大量工作,从规划、政策、资金等方面全方位展开。到2020年底,承德市大健康产业总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健康养老产业总体规模争取突破500亿元,健康产业将成为支撑承德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2016年12月15日,承德市民政局与市财政局联合下发《关于对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实行奖补的通知》,进一步提高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和运营奖补标准,社会力量通过购置土地新建和利用自有房产改建的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每张床位最高可奖补10000元。

2016年,国家人社部下发《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在全国15个城市开展试点,其中,承德是河北省唯一一个首批试点城市,于2017年7月正式启动相关工作。政策实施一年多以来,承德长期护理保险在减轻失能老人家庭经济负担、推动专业护理产业化发展、带动家庭服务业从业人数增加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记者在承德市第三医院老年病科了解到,从2016年1月份开始,承德市第三医院在这里开设了老年养护中心,老人可以在这里医养结合,既可以治疗,也可以康养。

79岁的张金英(化名)已经躺在病床上一年多了,属于失能老人,她一天要多次呕出痰来,护工会及时把痰擦掉,护理十分精心。

据承德市第三医院老年病科主任介绍,这里收治了50多名老人,多为像张金英这样的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其中有20多位老人参保了长期护理保险,每个月能得到1800元的补偿。

失能老人的护理费大约在每人每月2900元左右,如果是参保长期护理保险的失能老人,每月能享受到1800元的补偿,那么家属只需要再承担剩下的1100元即可,极大的缓解了家庭养老压力。

记者还了解到,承德市目前累计建设综合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3个,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135个,承德市各类养老机构总床位超过18000张。承德的居家养老将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而随着这一系列高端养老项目建设,任思锦认为承德将迎来旅居养老跨越式发展。在旅居养老方面,海南和东北做得较好,对承德来说是可以借鉴的,因为承德的气候、旅游资源极具吸引力。以前也有外地旅居养老团队想跟承德养老产业协会对接,承德是苦于没有相对等的高端养老项目,三五年后如果硬件跟上了,承德在旅居养老方面一定会有所作为。

此外,任思锦极其看好“厚德模式”,这是在承德土生土长的模式,经过了市场和社会的多重检验,符合城市规模和定位。“市、县、乡三级医疗是完备的,其中乡镇卫生院又与百姓紧密相连,可以覆盖到最基层,虽然每一个规模相对较小,但如果在乡镇卫生院都建立起医养结合的养老公寓,那社会效益十分可观。整体来说,我对承德养老产业发展充满信心。”任思锦说。(记者杨建安)

责任编辑:李瑾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