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新闻>>承德区域新闻>>

​围场“志智双扶”拔穷根凝聚脱贫攻坚精气神

2019-05-20 17:04:05 来源:和合承德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围场“志智双扶”拔穷根凝聚脱贫攻坚精气神

“输血”“造血”结合扶贫扶志并重

近年来,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强化内生动力,把扶贫与扶智结合起来,“输血”与“造血”结合起来,着力激发贫困群众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的主动性,引导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依靠勤劳双手和顽强意志实现脱贫致富。

围场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目前,全县尚有贫困村108个、贫困人口19491人,贫困发生率为4.4%,其中深度贫困村22个、贫困人口3220人,贫困发生率为10%。经摸底调查,部分贫困户存在“懒贫、赖贫、要贫”思想;部分贫困户文化素质低,脱贫能力普遍欠缺,这些已成为脱贫攻坚的突出矛盾。因此,激发贫困户自主脱贫的内生动力成了扶贫工作的首要任务。

围场高度重视扶贫宣传工作,让群众及时、全面、正确地了解扶贫新政策,他们每周在围场广播电视台新闻类节目播发两期《脱贫攻坚进行时》,为大家解读扶贫攻坚、易地扶贫搬迁、健康扶贫等方面的政策。利用村里的广播喇叭,每天早中晚三个时段,播放扶贫政策。成立文艺扶贫宣传小分队,以县文工团为依托,编制歌曲、舞蹈、快板等节目,利用下乡演出宣传扶贫政策。

拓展宣传阵地,扶贫政策深入人心。“大喇叭一响,老乡们可以一边干活一边听相关政策。大喇叭启用后,提高了政策知晓率,凝聚了民心,提振了群众的精气神。”棋盘山镇惠汉村村民赵国军说。该镇每天定时利用“大喇叭”宣传精准扶贫相关知识、惠民政策。

加大产业扶贫,增强扶贫实效。走进棋盘山镇惠汉村二组村民张瑞祥的牛舍,一头头肥硕的西门塔尔牛悠闲地吃着饲草。“这不,现在我家都养8头牛了,每年卖牛能挣3万来块钱,地里还种着粮食,平时还能出去打点零工,收入多了,日子也就越来越好了。”张瑞祥告诉笔者。

中石油管道局驻围场惠汉村工作组从资金和技术上对村里修校舍、建桥涵、打机井等项目提供支持。根据扶贫政策,帮44户贫困户向政府申请到了专项资金,建牛舍、买仔牛,改善养殖环境,扩大养殖规模,为仔牛养殖户增收脱贫创造条件。

村民刘建东说:“2016年冬天,存在山上自家建设的小土窖里的土豆,赶上大雪封山运不出来,眼看着价高卖不上,着急啊。等入春能拉出来了,土豆也捂得发芽了,损失了几万斤。2017年工作组帮我们村建起土豆窖,选址定在省道旁,交通便利。销售土豆也方便了。”

该县还有针对性地加大贫困地区致富带头人的培训和扶持力度,通过资金、项目、政策的支持,为典型成长创造条件,鼓励致富带头人发展因地制宜的脱贫项目,并通过这种示范和带动作用,让贫困群众能够学有目标、赶有方向,扩大示范引路效应。

帮助贫困户学到实用技能,引导群众“可脱贫”。该县对贫困群众劳动力技能掌握情况、技能学习意愿、文化状况等基本情况进行全面摸底,了解群众的技能培训需求,并与产业发展政策、就业市场形势等有效对接,制定科学可行的贫困群众劳动力技能培训规划。同时精准项目,订单培训。按照技能培训与产业结合、与就业结合的要求,以需定培,大力开展农村产业发展急需的生态特色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电子商务技术等实用技术培训,让培训项目精准,培训效果精准。

强化教育扶贫,斩断代际传递。夯实贫困主体的发展基础,支撑群众“能脱贫”。作为提升贫困户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和关键,围场文化教育既重视基础教育,斩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链条;也重视职业教育,“授之以渔”,让贫困户成长为有本领、懂技术、肯实干的劳动者,全面提高人力资源素质,增强自身造血能力。

火红的秧歌,激情的广场舞,健美的身姿……这是棋盘山镇村民活动广场上的一幕。“原来咱们农民在农闲的时候没啥事干,现在组建了这支秧歌队,锻炼了身体的同时还提振精神。”该镇二十九号村村民吴天庆道出了大多数农民的心声。村民们感触很深,这几年村里变化大,村容村貌更美了,民风也更淳朴了。(王东岭)

责任编辑:李瑾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