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新闻>>承德图片新闻>>

与绿色同行 谱发展新篇 ——兴隆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记事

2020-04-02 17:08:45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风景如画的兴隆山区旅游公路。资料片


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记者李建成 、陈宝云)兴隆,南邻京津,曾是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贫困县。到过这里的人,都为其怪石嶙峋、满眼溢绿、沟沟淌泉的生态图景所惊叹。

回望兴隆生态发展之路,森林覆盖率已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10.3%增加到如今的71.25%。这里已成为京津冀地区最绿的县,被誉为京津“凉岛”和“天然氧吧”。

2019年11月14日,国家生态环境部正式命名第三批84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兴隆位列其中。兴隆缘何收获这枚“绿色奖章”?日前,记者走进兴隆,一探究竟。

●理念之变 从“林果立县”到“生态立县”

“立地条件要重视,根系发达树才行……”近日,在兴隆县蓝旗营镇一片果园里,板栗修剪“田间课堂”上,“土专家”陈国正正在授课。

50多岁的老陈,是蓝旗营镇杨树台村村民。上世纪80年代,不甘过苦日子的他,瞄准200余亩荒山。光秃秃的山,年年颗粒无收,栽上板栗树,或许能致富。从此,老陈凿山培土,成了开荒种树的先进典型。

爱钻研肯吃苦的老陈,很快就走上了致富路:“每年板栗收入10万多元。”

春作秋收,年复一年。老陈发现,虽然自己技术娴熟,但板栗不仅无法增产,还量质双减。四处请教,县农技专家帮他找到症结所在。

“收板栗要在地上捡,为了方便捡拾,年年喷打除草剂,加上其他化肥农药,土地板结,树根外露,果树一年不如一年。”陈国正说,更让人揪心的是,远看翠绿的山,走近却是光板,“雨一大就发山洪,果园被冲得沟壑纵横。”

山绿了,却敲响生态警钟。老陈意识到,这条老路走不通。

兴隆是林果大县,各类果树栽培面积达98万亩,其中板栗56万亩、山楂23万亩,产量均居全国县域首位。从上世纪80年代起,该县便提出“林果立县”。

“山绿了、民富了,但生态效益也要同步提升。”兴隆县委书记薛青松说,2014年,该县提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的目标,“要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此,我们将‘林果立县’改为‘生态立县’。”

两字之差,却天壤之别。为了改变林果传统种植方式,2015年起,兴隆不断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推广板栗“轮替更新控冠修剪技术”、山楂“降冠复壮提质增效技术”,果园土壤管理探索土施智能载体为核心的土壤修复技术,推广有机肥、禁打除草剂、改用割草机。这一系列举措让生态效益稳步提高。

“山上有树也有草,下雨能存,还自产肥料。”老陈说,新技术的应用让板栗增产不少,每年增收7万多元。不仅如此,2016年,老陈种的板栗个头饱满、品质上乘,获得京津冀板栗争霸赛“果王”称号。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绿色、规模、科技、精深的发展思路,围绕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建设绿色无公害果品和中药材种植标准化示范基地,培育壮大骨干龙头企业,重点研发功能性食品、特色保健品和中药新产品,打造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薛青松说,到2020年底,全县果品将全部实现绿色无公害生产,加工转化率达到80%以上。

●产业之变 从“矿业大县”到“生态强县”

“兴隆曾是矿业大县,2011年时,矿业经济还占全县财政收入的6成以上。”薛青松说,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不仅是多种树,还要实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


兴隆县南天门满族乡的乡村特色民宿。资料片


为摆脱对矿业经济的高度依赖,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兴隆提出对破坏山体且不可修复,影响地表水质、过度消耗地下水资源,高污染、高耗能、低附加值、低产出,对生态环境存在重大不确定影响的项目实行“四个坚决不上”政策。

“近年来,兴隆已相继关停取缔‘两高一低’企业105家,淘汰落后生产工艺36个,取缔各类工业项目116个。同时启动了矿山复绿、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京冀水源林、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等重大生态工程。”兴隆县生态环境局局长刘占林说,目前,矿业经济对财政收入贡献率已降至5%左右。

初春时节,兴隆新能源产业园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内,一辆辆电警车、电动环卫车、房车正抓紧组装,即将投放市场。

“兴隆山清水秀,毗邻京津,独特的区位和生态优势,坚定了我们落户兴隆干事创业的信心。”该项目负责人苗常胜说,项目预计年产值可达35亿元,利税3亿元,解决就业2000余人。

如今,绿水青山已成为兴隆产业转型升级、百姓脱贫致富的新引擎。

“村旁是山楂小镇,往北有兴隆山景区,门口就是新修的旅游公路。去年,我办起了农家院,旅游旺季,过路客都接待不过来。”靳杖子村“兴隆农庄”老板高伟笑着说,靠旅游,去年他家增收3万多元。

近年来,兴隆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路径,明确了“依山做旅游、借水生财力”思路,重点发展“1+2+1”(文旅康养产业+食品医药产业和京郊科研服务产业+星空科普产业)特色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和食品药品加工业,成功引入中信集团、中冶集团、农夫山泉、融创中国、荣盛发展等战略投资者18家,落地重大项目23个,总投资680亿元,建成兴隆山和青松岭文化旅游度假区2个核心景区、李杨线等4条总长109公里精品旅游路线、南天门满族风情小镇等6个特色小镇,以生态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税收占比达到60%。

●环境之变 从“单打独斗”到“全民参与”

近日,人们发现昔日环境脏乱差的柳河土城头村河段,出现大批白鹭翩跹起舞。“以前河边建有不少砂石厂、养猪场,村里垃圾污水也直排河道,柳河一度成了臭水沟。”在河边的小公园里,土城头村副主任王玉文说,现在水清鱼肥、水鸟齐飞的景象再次重现。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景,得益于兴隆持续推进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柳河环境综合治理等工程。“村里家家改厕,污水管道直通附近一家企业的污水处理厂,污水实现零排放。”王玉文说,除了污水,垃圾也实现集中收集、转运和处置。

城乡垃圾污水处理率不能低于85%,是参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的硬指标。兴隆地处山区,许多村庄居住分散,无形中增加了破解垃圾污水处理问题的难度。

“建设生态文明,就必须先从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生存方式着手。”薛青松说,如果城乡垃圾污水问题得不到解决,产业发展也将难以持续,“比如发展旅游,如果污水没处流、垃圾没处扔,垃圾污水很快就会围村、围城,谁还愿意来?”

在兴隆县垃圾预处理中心,记者看到,自动化分拣设备精准分离出轻重垃圾。“砖瓦石块等重物,将作为固料用于生产水泥。其他垃圾,将被运往水泥厂,经过1800℃高温焚烧,残渣用于生产水泥,实现全域垃圾无害化处理。”该县垃圾填埋场场长杨清波说。

据介绍,这项投资1.82亿元的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工程,全部由企业出资。“兴隆作为省级贫困县,没有足够资金进行一次性投入。”薛青松说,该县按照“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工作思路,创新投入方式,积极引导企业参与,采取“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模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实现生态效益和企业发展双赢。

污水处理设施同样采取这种方式。兴隆通过与一家央企合作,分别在县城周边建设两处污水处理厂,在人员集中村庄,修建微型污水处理站,政府按照每吨90元左右的价格购买服务,企业负责设施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实现了生态效益与企业发展的互促双赢。

另外,针对居住分散的村庄,每户安装污水池,进行定期抽运。分类施策、因地制宜,全县289个村庄垃圾污水处理将实现全覆盖。

在完善配套设施的同时,兴隆还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美丽庭院”创建、文明示范户评比等活动,激励引导群众爱护环境卫生、培育良好卫生意识和文明生活习惯,形成全社会参与“生态兴隆”建设的良好局面。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王春红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