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新闻承德区域新闻

扶贫路上的“蓝色”担当——记建行承德分行驻围场四棵树村第一书记桑亚平

2021-09-14 17:01:01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记者陈宝云)承德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四合永镇四棵树村,距离镇政府20里,处于农林交错带的中心。全村656户人家、2322口人,按照当时国家扶贫办公室的统计标准,有330户、980人处于贫困线之下。

2018年4月初,建行承德分行党委决定:选派桑亚平等三位同志组成工作队,进驻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四合永镇四棵树村开展扶贫济困工作,经验丰富、干事认真负责的桑亚平成了驻村工作队队长、四棵树村第一书记。妻子很长一段时间不理解,问过他,58岁了,为什么要放弃眼前悠闲的生活,回到贫穷的山区吃苦受罪?他回答:“很多人从农村走出去就不想再回去了,但总是要有人回去的,我就是要做那个回到农村的人。”

图为正在整理扶贫档案的桑亚平。

如何当好驻村第一书记?桑亚平感到肩上担子的沉重,责任的重大。把四棵树村当成了自己的家,把村民的事儿当成自己的事,桑亚平忙着为群众寻找致富出路。

2018年6月28日。连日来的忙碌,让桑亚平有些疲惫,前一晚和村“两委”班子商讨“七一”党员活动到深夜,躺在床上,他始终无法入眠。早上6点多,朦朦入睡的桑亚平被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惊醒,电话中,嫂子哽咽地告诉他,95岁高龄的老母亲病危了。

放下电话,和同事交代活动事宜,请假,返程……赶到医院时,母亲已经撒手人寰,老人弥留之际,从嗓子里挤出的只有“桑亚平”三个字。

简单料理完老人的后事,带着对母亲深深的愧疚和自责,桑亚平又回到了四棵树村,开始了一如既往的忙碌。

扶贫先扶志。这是桑亚平给驻村工作制定的第一个目标。

一些贫困户过着“有米一锅,有柴一灶”,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生活;一些人年轻力壮,纳入贫困户后就什么活都不干了……对于这样的贫困户,桑亚平走家串户讲解国家扶贫政策,依靠当地政府进行层层教育,为他们寻找就近打工的机会,调动大家积极性,把他们从困难生活中解脱出来。

从就业到教育,从医疗到住房……紧紧扭住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这个基本保障,四棵树村在编织一张兜住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安全网,在谋划一张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蓝图。基础设施投入是村民最容易看在眼中的,也是最能让他们从中直接受益的。

三年间,完成新星小学西坝2.1公里村路路基改造,完成500米路面硬化,建公厕两处,修建广场一处,修建30米过水桥一座;对全村各组残墙断壁清理,改善乡村人居环境, 配备垃圾清理设备,购置3万元装载机一辆,完成四个村民小组自来水改造;对4公里村路进行水泥路面铺油,对村部300平方米办公室进行翻建……整个村子与过去相比焕然一新。

而作为桑亚平背后最大支撑的建行承德分行,仅基础设施建设就给四棵树村投入130余万元。

全面做好村级光伏电站维护,提高发电产能,将更多的贫困户纳入光伏扶贫范围,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抓好股份合作、依靠大户带动小户,发挥”政银企户保”作用,凸显集中式光伏发电收入“二次分配”及产业扶贫政策落实到位。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端种植业,带动农民增收。对村中500亩山坡地进行坡改梯田,完善相应水利配套设施;完成6个村民小组500亩土地流转;推广连片种植特色小白米及小杂粮1000亩,创造特色品牌。

利用原有的森林资源优势和生态自然条件,打造以山野菜、蘑菇、山杏、榛子采摘为载体的特色旅游项目,走“旅游合作社+贫困农户”发展模式,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带动村民致富;优先安排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参与服务和管理,担任生态护林员,提高生态补助资金;持续稳定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全村新造林100亩,达到了既栽树又养林,提高森林覆盖率,也让村中具有乡士气息的农家土特产走进城里人的餐桌。

弹指一挥间,三年多过去了,看到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桑亚平和驻村工作组完成了当初的承诺。

在桑亚平的带领下,建行承德分行驻村工作队连续两年分别被承德市委组织部评为市级优秀驻村工作队,被省委组织部、省扶贫开发办公室评为2018年度全省扶贫脱贫“先进驻村工作队”,而桑亚平在2019年在建行河北省分行“两优一先”表彰中,他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光荣称号。

责任编辑:韩琳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