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新闻承德区域新闻

河北承德宽城:花果乡村蝶变记

2021-11-08 15:18:32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近日,承德市宽城满族自治县2021年“扶贫产品产销对接会”暨化皮溜子镇西岔沟村第五届苹果釆摘文化旅游节和表彰大会拉开帷幕。

选果王,庆丰收。通过对重量、色泽、果型、甜度、口感等方面综合评比,最终评选出果品金奖、银奖、铜奖。期间,8家大型企业集团与化皮溜子镇人民政府签署了农副产品供销战略合作协议暨苹果采购意向协书。

为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宽城以实施产业振兴为抓手,因地制宜,以打造“一村一品”的乡村振兴示范精品村为牵引,优化产业布局,大力发展板栗、苹果、中药材、山楂等林果特色富民产业,既打造了绿水青山,又为农民赢得了金山银山,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产业兴农——荒山坡垦出致富果

走进西岔沟村,西面环山,色彩斑斓;以满族青砖青瓦改造的墙垣连绵不断,用石头垒起的梯田延伸到山顶,新盖的民居散落其间;梯田里,人们正忙着摘苹果,红彤彤的苹果惹人喜爱——好一派田园风光。

“瞅着这满山的红苹果,我们是打心眼儿里高兴。” 望着眼前的场景,村党支部书记王保荣感慨地说,自从种上了苹果,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穷面貌。

化蛹成蝶的蜕变之路,从来都是充满艰辛和不易。

在王保荣的记忆里,西岔沟村原是满目疮痍的荒山坡,守着几亩薄田等天收,年人均收入不过千,年轻人大多外出靠打零工养家糊口。

得益于县政府的大力支持,经过土壤专家的鉴定,西岔沟村瞅着不起眼儿的荒山坡因富含富硒成了适宜种植苹果的“聚宝盆”。

可荒山坡土少石头多,咋栽树?“没有过不去的坎,也没有垦不出来的荒山。栽苹果树是我们村唯一的出路,必须干!”时任西岔沟村党支部书记陈玉富在全村动员大会上信心坚定地说。

说干就干。一场开荒山建梯田的战役打响了。梯田从山脚垒到了山顶,人们记不清经历多少个起早贪黑的夜晚,流过多少汗水,却只见苹果树越来越多,种植面积越变越大。

望着2000亩的苹果林,村民们说:“这是咱们的希望啊!”

科技助农——小果农变身“土专家”

现实往往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一场腐烂病,把村民们满载希望的致富梦砸得稀巴烂。

“要想发展好苹果产业,盲目干不行,必须靠科技。”听说李保国教授是苹果种植的专家,村“两委”主动上门寻求帮助。

2007年,李保国教授来到了西岔沟村,指导果农果树栽培技术,果农们学习积极高涨。

“以前不懂技术,苹果个头小,卖不出好价钱。”村民任庆贵兴奋地说,现在经过专家指导,定期疏果,最大的苹果能达到1斤左右,好吃又高产,发家致富,科技是关键啊。

尝到了科技助农的甜头,西岔沟村每年都会邀请专家来指导。现在,西岔沟人已熟练掌握配方施肥、苹果套袋、疏花疏果、春夏耕种除草等先进技术,全村年产苹果100万公斤以上,林果占纯收入的65%以上。

品牌强农——小苹果变“金”苹果

得益于土壤富含富硒,西岔沟村建起了自己的品牌,注册了“西富”牌商标,并通过绿色食品认证,还获得农业农村部颁发的“2016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十大苹果区域公用品牌”和河北省唯一的“金苹果”两项殊荣。这为西岔沟村苹果产业“走出去”“强起来”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让“金苹果”获得实实在在的含金量,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效益明显的农业发展新业态,西岔沟村成立了西富合作社,并连续多年承办了采摘节。

载歌载舞庆丰收,欢天喜地迎客来。村里还依托苹果产业兴起了民宿和农家乐,让游客吃住无忧,乘兴而来,尽兴而归。

“现在足不出户就能卖苹果,既节省了人力财力,又提高了苹果收益。”王保荣又筹划着村里下一步的发展,林下种杂粮,通过网络直播带货,让“西富”品牌越走越远。

西岔沟村的蝶变是宽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缩影。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宽城,山多地少,曾经是制约其经济发展的劣势。如今,宽城坚持绿色发展,向大山要效益,在林上做文章,广泛栽植经济林,因地制宜发展富民产业,近年来,新栽的板栗、苹果、山楂、核桃等优种果树3万亩、260万株,果品产量达10.7万吨,林业总产值达16亿元。(河北日报记者尉迟国利 通讯员赵丹丹)

责任编辑:韩琳

相关新闻: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