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新闻头条新闻

将新时代文艺“种”进百姓心中——承德市深化基层文联改革工作纪实

2022-04-14 16:34:40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河边杨柳排成行,诗墙琳琅列两旁,赏诗观景行人驻,百姓出口能成章!谢谢大家!”一段诗朗诵之后,紧随而来的是村民们自编自导接地气的小品、戏曲等表演,引来大家阵阵掌声。

这是时下承德市兴隆县安子岭乡上庄村村民文化广场的常见景象。自从成立了村文联,在镇村两级文联的引导下,村里成立了文化艺术团,组织村文艺骨干编排了各类文艺节目,并在周末定期组织文艺汇演,好不热闹。

近年来,承德市文联紧紧围绕如何让文艺放下“高雅”架子走进人民群众这一目标,坚持自我革新,顺势而为,多点发力,着力打好基层文联改革组合拳。截至目前,全市已实现县市区、乡镇(街道办)、重点村和重点企业文联组织全覆盖,深化基层文联改革工作连续4年位居全省前列,文艺事业呈现出繁荣发展的良好势头。

承德文联.jpg

承德市文联召开“乡村振兴党旗红”调研座谈会。

健全基层文联组织搭好台子

文艺发展,重在基层;文化振兴,重在基础。承德市深化文联系统改革前,全市7县1市5区,仅双滦区文联为独立编制,乡镇(街道办)、村(社区)、企业均无文联组织,改革的紧迫性和艰巨性非常之大。

为此,承德市文联周密部署,精心组织,从组织领导、逐级推进、标准流程、责任落实等方面全面推进,既明确了目标任务,又突出因地制宜,确保了改革工作抓得实、做得好、出成效。

在组织领导方面,承德市委下发了文联改革方案,市委宣传部、市改革办将文联改革纳入市、县两级改革任务清单,构建了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办)三级改革组织体系,建立了“1+2+N”政策支撑体系,明确了改革时间表和任务书,为基层文联改革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了强大的组织保障。在规范流程方面,基于各乡镇(街道办)、村(社区)和重点企业数量较多、地域特色差异较大的客观实际,市文联制定了涵盖基层文联组织成立审批各环节的模板,实现了“按图作业”。与此同时,对基层文联按照“有标识、有机构、有章程、有制度、有档案”标准严格建设,并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持续完善后续管理和服务。在督导落实方面,制定年度改革督察方案和考核计划,围绕督任务、督进度、督成效、察认识、察责任、察作风内容,通过听取汇报、实地走访、随机抽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各县市区的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察考核,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建议和时限,确保了改革举措落地落实。

目前,双桥区、高新区、鹰手营子矿区和御道口牧场管理区均已正式成立区文联,挂靠和合署办公的7县1市全部实现归口党委序列管理、独立编制和独立办公,彻底理顺了县市区文联管理体制。全市219个乡镇(街道办)全部建立文联组织,在全省率先实现乡镇基层文联组织全覆盖,并在群众基础好、文艺氛围浓厚、具备活动条件的村(社区)、重点企业成立文联组织204个。

“以前想和一些有共同爱好的人聚在一起些活动,总是苦于没有‘门路’,现在好了,镇里成立了文联,我也找到了组织,我还能继续服务大家30年!”老佟是承德市双塔山镇退休音乐教师,他在镇文联的支持下,连续策划举办了几场农民歌手大赛、秧歌比赛,附近村民们踊跃参与,形成了空前浓厚的文艺活动氛围。而这样的改变,正是归功于全市基层文联组织的全覆盖,这些基层文联组织,就像一颗颗充满希望的“火种”,扎根在了“热河”的乡村大地,点燃了承德基层文艺振兴的“星火燎原之势”。

承德文联2.jpg

图为承德市文艺名村授牌仪式。

壮大基层文艺阵地树好标杆

基层文联组织全覆盖只是改革的第一步,如何用文艺的形式更好地服务基层群众,特别是服务好广大农村地区才是承德市深化基层文联改革的重中之重。从2021年开始,承德市文联依托已建成的市、县、乡、村四级基层文联组织体系,启动了“乡村振兴党旗红·文艺创新树先锋”改革试点工作,通过培树“文艺名村”“书香门第”,打造文艺创作基地、破格发展乡村文艺会员等一揽子举措,逐一破解制约乡村文艺发展的难题。

承德市文联按照“一年成势、两年成型、三年成名”的工作目标,确定了“宣传主管、文联主抓、县市区联动、协会帮建、乡村力行”的主体责任,明确了“以一带二、多点发力、亮牌示范、文艺振兴”的工作主基调,并充分发挥各级文联组织传帮带作用。先后组织23个市属文艺家协会、各县市区文联、乡镇(街道办)文联、企业文联和文艺名村、文艺创作基地开展结对帮建工作,充分利用市属文艺家协会的专业优势、基层文联的组织优势、企业文联的资源优势,结合“文艺名村”自身实际和现实需求,按照“一村一品”的要求,制定专门的帮扶帮建工作计划,全面落实帮扶责任,在培树文明乡风、激发内生动力、推动文艺事业和产业发展、培养文艺人才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输血”“造血”和推介,真正实现了“文化平台搭起来、文艺队伍建起来、文艺氛围浓起来、文化效益实起来”的目标。

以花楼沟村为例,结合当地资源优势,该村在被确定为市级“文艺名村”及“摄影创作基地”后,市、县、镇、村四级文联同向发力,结合该村实际开展精准文艺扶持,邀请国家和省级摄影名家来村开设专题培训班,并通过出售摄影作品、举办摄影文化节、开展民俗体验等系列活动,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摄影家、艺术家和广大游客纷纷慕名前来进行采风创作和旅游观光。“我们村文联现在有市级摄影家会员16人,省级会员8人,国家级会员2人。同时,文艺活动还带火了乡村游,提高了附加值,人均增收达6000余元,现在可是远近闻名的文艺村和富裕村喽!”该村文联主席周宝全表示。

与此同时,巴克什营镇古城川村“影视名村”、南五十家子镇南五十家子村“诗歌名村”、东川乡东川村“戏曲名村”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文艺名村在深化基层文联改革的推动下,也纷纷成长为当地新的地域文化品牌和文化景点,真正实现了文化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据了解,承德市已培树“承德市文艺名村”17个,“文艺创作基地”16个,“书香门第”207户。预计到2025年,全市将累计培树文艺名村50个,文艺创作基地50个、“书香门第”700家,用文艺的形式持续助力乡村振兴事业发展。

承德文联3.jpg

图为承德市花楼沟村文联组织农民摄影展。

激发基层文艺活力当好先锋

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承德市文联在深化基层文联改革中,引导激励文艺家和文艺爱好者当好文艺先锋,围绕弘扬时代主旋律开展精品创作和志愿服务,从“要我来”转变为“我要来”,用文艺奏响了“我为群众办实事”的交响曲,极大地激发了基层文艺活力。

2018年,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承德塞罕坝林场建设者事迹重要指示精神的电视剧《最美的青春》火爆荧屏,助推塞罕坝精神走进千家万户。2020年,又一部讲述扶贫攻坚故事的《最美的乡村》连续多日占据黄金时段电视剧收视排行榜首位,实时收视率屡破2%。这些由承德籍人监制、编剧,在承德大地取材创作的主旋律文艺作品霸屏等现象,还只是承德文艺界繁荣精品创作的冰山一角。据统计,近年来,承德市各文艺门类作品在国家级展赛和刊物中入展、获奖、刊发300余件次,省级以上展赛和刊物获奖、入展、刊发700余件次。这些文艺精品的创作推出,传递了真善美,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了新时代的文艺担当,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

“文艺志愿者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用快板的形式讲给我们,我们足不出村,既享受了表演,又学到了知识,真是太好了!”南五十家子镇一位村民感慨道。据悉,该镇建有文艺志愿服务总队1支,村级文艺志愿服务分队35支,常年有300余名文艺志愿者活跃在基层一线,先后打造出“驿站诗歌小镇”、蒲公英文艺宣讲队等文艺志愿服务品牌,其中南五十家子村被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等部门评为2021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真正起到了服务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凝心聚力的作用。

南五十家子镇还只是承德市文艺志愿服务火热开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承德市文联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试点建设,创新“热河文艺志愿”服务品牌,聚焦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推动文明实践·助力乡村振兴”为着力点,动员6000余名文艺志愿者投身到“送理论、送文明、送温暖、送生态、送法律、送文化、送健康、送科普、送教育、送平安”等系列文艺志愿服务活动中,真正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承德市文联在繁荣群众文艺发展的过程中,还注重调动群众参与文艺的互动性和融入性,实现了人民群众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角色转变。北京冬奥会期间,由市文联推送的冬奥主题系列文艺作品“书香门第迎冬奥·山上人家谱新篇”被网友纷纷点赞和转发,引发了群众参与冬奥文艺作品创作热潮。“山上人家”是来自于西沟乡三道沟村李氏家族的代称,家族成员有50多人。此次参与作品投稿的家族成员,既有七十多岁的古稀老人,也有十二三岁的小学生;既有农民,也有城市务工人员。他们白天务工务农,晚上挑灯创作,通过手中的针线、画笔,用最朴素的方式表达着心中的喜悦之情,为中国冬奥代表团加油助威。如今,像“山上人家”这样的基层文艺爱好者群体,在承德大地涌现了很多,他们对基层生活有更真实的体验,因而他们的作品也更有乡土气息,更接地气,也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在基层文艺事业中的主体地位。

河北省作协副主席、承德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杨勇表示,下一步,承德市文联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抢抓后冬奥时代带来的文艺发展新机遇,持续深化巩固基层文联改革成果,做大做强“乡村振兴党旗红·文艺创新树先锋”“热河文艺志愿”服务等品牌,用文艺的形式助力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促进文艺队伍高质量发展,营造温馨和谐的文艺氛围,努力推动文联工作开创新局面,谱写新时代承德文艺事业繁荣发展新篇章。(河北日报记者陈宝云 通讯员刘如冰)

责任编辑:刘良玉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