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新闻头条新闻

围场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做足生态文章

2022-05-30 10:57:01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围场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做足生态文章

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美丽高岭”

位于围场坝上的风力发电场。河北日报通讯员户建摄

草木蔓发,青山可望。

黑鹳、大天鹅、白鹭、鸿雁、灰鹤、苍鹰……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庙宫水库,20多种、成千上万只野生鸟类,嬉戏觅食、展翅翱翔,描绘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优美画卷。

塞罕坝机械林场坐落于此,绿色是最亮底色,生态是最大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在塞罕坝机械林场考察时,对我们寄予了‘要传承好塞罕坝精神,深刻理解和落实生态文明理念,再接再厉、二次创业,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再建功立业’的殷切嘱托,让围场人民备受鼓舞、倍感振奋。”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县委书记刘洋说,全县上下将牢记总书记嘱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美丽高岭”。

菜农正在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广发永乡蔬菜大棚里采摘青椒。河北日报通讯员许丰摄

“加油充电”,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我们乡紧邻塞罕坝,当下正值森林草原防火紧要期,确保塞罕坝及周边区域生态安全,责任重于泰山。”4月20日7时30分,姜家店乡晨例会上,全乡干部身着迷彩服,整齐列队、精神抖擞,乡党委书记王乾简明扼要部署一天工作。例会结束后,大家立即奔赴各点位,投入到防火巡查、植树造林、环境整治等工作。

以筑牢森林草原防火屏障为契机,今年,围场对塞罕坝周边6个乡镇实行军事化管理,对其他乡镇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建立每日例会、交叉检查、学习总结的工作制度。在深入基层、加强学习中,解决党员干部“本领恐慌”、群众工作能力弱等问题,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以前也隔三岔五入村,见到群众大都是生硬地宣讲政策条文,干群间总隔着层皮。”正在庙子沟村和村民一起挥锹植树的年轻女干部熊伟丽说,干部指挥、群众观望、谁挣钱谁干,“多人看一人干”曾是普遍的现象。

身穿迷彩服的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姜家店乡干部正在和村民一起植树造林。 河北日报记者陈宝云摄

唯有参与,才有认同。在防火点执勤、到村庄捡垃圾、栽花种草植树……党员干部由一旁看到带头干,群众参与热情被激发。

“之前干部到村,穿得干干净净,说话文绉绉。现在不同了,有事先上手,全身都是土。”庙子沟村民宋振祥指着一片正在修建的小花园说,这里曾是猪圈和垃圾堆。“环境美,受益的是村民,人家不怕脏,咱老百姓岂能袖手旁观。”

天天和百姓们挥汗如雨,熊伟丽的脸晒黑了,但心里亮堂了。“大爷大娘都叫我‘闺女’,一边劳动一边拉家常,让我对村情民情有了更深的了解。”熊伟丽说,从当初十几人参与,到如今五六十人,百姓的认可,让她干劲十足。

“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分享《摆脱贫困》第148页《建设好贫困地区的精神文明》这篇文章……”4月12日18时,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姜长城做客山湾子乡环保夜校,与广大党员干部一起学习交流。

“我是名20多年的老基层,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学习,在面对新问题时,暴露出头脑空、办法少、底气不足等弱点。”山湾子乡党委书记白冰的感触,并非个例。

2021年7月,针对基层干部理论政策上的差距和不足,围场面向县乡村三级干部举办“环保夜校”,强化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认识。今年3月,又将“环保夜校”下沉37个乡镇,每晚利用一个小时集中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原著原文,通过干部领学、研讨互动、交流发言、撰写心得体会等形式,为干部“加油”“充电”。

如今在围场,下基层调研帮扶,蔚然成风;案头必备、每天必学原著原文,已成习惯。

“围场正深入开展下访解民忧、调研谋振兴、一线办实事、宣讲怀党恩‘四下基层’活动,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着眼、从最具体的工作抓起,在提升广大党员干部为民服务能力的同时,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感。”刘洋说。

位于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哈里哈乡的钓鱼台湿地公园。河北日报通讯员孙占军摄

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绿色家园

春风吹得百花开。走进克勒沟镇各村庄,“整洁优美”成标配。很难想象,去年7月,这里还是被省重点工作大督查第二督查组通报的环境脏乱差、干部作风浮慵散漫的“问题镇”。

“刚开始,我们按照问题点位,列出整治清单。希望能得到上级部门的资金支持,共计1000多万元。”克勒沟镇党委书记智秀勇说,当得知这一整改方案后,县主要领导明确指出:输血式整改,治标不治本。“刘洋书记首先捐款600元,发起成立‘种子基金’,希望我们用资金的小投入,撬动党员干部群众美化家园的大热情。”

党员干部身先士卒,天天从早干到晚,观望的群众拿起铁锹、扛起锄头,加入环境整治的队伍中。从几毛到上万元,“种子基金”规模累计近20万元。仅用70多天,投入不到百万元,就完成估算上千万元的工作。旧貌换新颜的克勒沟,得到督察组高度认可。

由乱到治的克勒沟镇是围场引导、团结、发动群众参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案例。去年以来,围场将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作为加快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制定三级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的工作机制,实现县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三级“全覆盖”。

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作为文明实践的主体力量,组建以县委书记为总队长的志愿服务总队,下设10支常备专业志愿服务队,具有本土特色的品牌队伍28支,全县注册志愿者人数达8万余人,各类志愿服务队伍1600余支,实现每个乡镇、村(社区)至少拥有1——3支特色队伍,营造了“全城志愿、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

“山绿城秃”“山绿村秃”是围场城乡普遍存在的问题。今年,该县开展了“百万棵树”城乡绿化行动。

位于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车道梁的马铃薯梯田风景如画。河北日报通讯员孙占军摄

“我就是个种树人,绿色越多越高兴。能为绿化围场作点贡献,我感到很荣幸。”日前,围场百川绿化苗木基地负责人杨秀奇捐赠4.9万株苗木,支持家乡生态建设。

与此同时,塞罕坝机械林场、木兰国有林场也分别捐赠苗木10万株和2万株,积极配合城乡绿化行动。“种子基金”模式在全县推广,累计收到捐资63万多元,投工投劳5100余人次。目前,围场财政投入1000万元,累计撬动全社会投入5400万元,以五分之一的资金完成了5倍的绿化工作任务。

截至去年底,围场森林覆盖率达到60.25%,成功创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植树造林、生态治理永无止境。今年,围场将重点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矿山治理修复、大规模国土绿化等生态工程,完成国土绿化2万亩以上、退化草原治理4.5万亩、小流域治理67平方公里、河道治理20公里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60.5%。

位于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御道口镇的光伏发电站。河北日报通讯员户建摄

产业振兴,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在围场县城新建的伊逊南路上,两棵粗壮的榆树矗立路中间,车道在此划出两条优美曲线,城市建设为绿让道,生动展现着生态优先的理念。

“原来这里是片建筑垃圾堆,如今成了装扮城市的‘点睛之笔’。”看着路旁刚刚栽植的一棵棵形态各异的造型松、丛生白桦树、蒙古栎等本地特色树种,居民张大爷不由为城市的变化点赞。

“今年,从南高速口,到棋盘山岔道口,共建设了29个景观点,栽植造型松321棵。”围场林业和草原局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副院长李博涛说,新建景观不仅能为城市增色,还是造型松产业的展示推广平台。

在塞罕坝机械林场的带动下,苗木产业已成为围场特色富民产业。目前,苗木产业基地总面积12.2万亩,存量苗木6.3亿株,资产达10亿元。全县年销售各类苗木9000余万株,总产值近7亿元,苗木产业所提供收入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2%以上,户均增收达到5000元至1万元。

生态与经济并重,山绿与民富共赢。今年,为推动苗木种植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造型松产业,围场深入实施了“揭榜挂帅、乡局联动、部门协同”行动,鼓励企业主体、苗木经营户积极主动参加造型松大赛,成立造型松学院,培训园艺师队伍,构建“种变苗、苗变木、木变树、树变景”的全产业链增值体系,加快推动苗木产业由园林绿化向卖“园艺服务”、卖“绿色生活”方式转变,提高单株苗木市场价格和竞争力。

让绿色发展基础更稳固。围场积极推进“1+2”产业体系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文化旅游产业提质增效,御道河谷旅游文化区等8个文旅项目建成运营,御道口村、三义号村分别获评全国、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钓鱼台湿地公园、塞罕坝生态科普园晋升为国家3A级景区,成功承办全国“生态文旅与乡村振兴实践创新”论坛。

食品医药产业发展壮大,全县有机食品认证企业达到17家、认证单品总量45个,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53家,其中25家企业入驻“承德山水”平台,总量居全市首位。

能源环保产业加速转型,总装机170万千瓦的9个风光电保障性并网项目获省市批复,总投资5.95亿元的国电投新能源储能装备制造和森禧木业生态板材项目竣工投产。

“生态是围场的最大优势和核心竞争力,我们落实‘双碳’战略,实现绿色发展、二次创业,必须在生态上做足文章,围绕提升森林固碳能力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集中发力,促进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促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最终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科研效益相统一。”刘洋说,围场将全力打造南有“两山理论”、北有“塞罕坝精神”的全国生态文明范例品牌。(河北日报记者陈宝云 通讯员李学武)

相关

坚定不移走好二次创业路——访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县委书记刘洋

围场是塞罕坝精神的发源地,六十年赓续奋斗,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作为塞罕坝精神的传承者和践行者,围场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深入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贯彻省委部署和市委“四个再建功立业”的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在弘扬塞罕坝精神、推进高水平生态建设、加快高质量发展和创造高品质生活上再建功立业。”近日,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县委书记刘洋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一是在弘扬塞罕坝精神上再建功立业。作为新一代塞罕坝人,我们坚持把塞罕坝精神植入灵魂血脉,主动担负起新时代的使命担当,提升碳汇能力,增加碳汇储量,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努力走出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路子,让塞罕坝精神持续传承、发扬光大。打造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一条街,创新设立生态文明示范街塞罕坝精神功勋树(一棵松)、生态文明双碳科普长廊、生态文明科普基地、生物多样性科普公园、塞罕坝精神星空影院、体验馆等点位,打造可阅读的学习弘扬塞罕坝精神实体教材,多维度、全方位、系统化弘扬塞罕坝精神。

二是在推进高水平生态建设上再建功立业。严格执行《塞罕坝森林草原防火条例》,运用高新技术手段有效防治冰冻、病虫灾害和火灾隐患,统筹推进重点流域系统化治理,坚决不上对生态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守护好塞罕坝绿色地图,“十四五”期间全县计划造林绿化25万亩、涵养水源1.8亿立方米。深入挖掘生态本底优势,复制推广碳汇价值、品牌溢价、经营收益、分红收入“一碳生四金”新模式,促进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实现生态、经济、社会和科研效益相统一。

三是在加快高质量发展上再建功立业。今年是生态环境部帮扶围场三十周年,聚焦打造生态振兴助推乡村振兴北方样板,深化与生态环境部对接合作,全链条培育壮强特色种养、农村电商等产业,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精品村10个、示范村50个,创建美丽乡村16个。坚持以开展“三统筹三扩大四创建”活动为抓手,推进清洁能源、绿色建筑、林木高附加值利用等产业发展,提升产业层级和发展质效。特别是把清洁能源作为第一主导产业,在现有总装机402.81万千瓦的基础上,加快9个170万千瓦保障性和10个170万千瓦市场化项目落地实施,引进共享储能、风光储氢、抽水蓄能等高端项目,把清洁能源产业打造成为壮大税源财源和拉动经济增长的爆发点。

四是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上再建功立业。坚持把塞罕坝精神植入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着重围绕城市更新、道路交通、环境治理、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常态化推进民生工程,办好民生实事,着力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让绿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众,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河北日报记者李建成、陈宝云)

责任编辑:刘良玉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