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新闻2023承德聚焦·承德

一块农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

2023-12-20 17:11:45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生态环境部帮扶承德市八顷村入选全球减贫最佳案例,记者日前进村入户探访

一块农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

11月1日,2023全球减贫伙伴研讨会在北京召开,第四届“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104个最佳案例名单正式发布。其中,《“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减贫”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部帮扶河北省承德市八顷村案例》成功入选。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减贫?让我们从一块田地的嬗变说起。

在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八顷村村委会办公室南面,有一片开阔平坦的田地。69岁的村民杨占国在这块田地上劳作了50多年,是村里有名的庄稼把式。

12月1日上午,杨占国踏着积雪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到田地里,蹲下来用手扒开雪层,挖一捧土仔细查看。“你看这土,颜色微黑、土质松软、保水性强,已经变回好地啦。”杨占国捏一捏土说。

这块田地曾经是八顷村最好的地,一代代八顷村人侍弄它。在杨占国的记忆里,这里每年种谷子、高粱、玉米等多种农作物。每年春夏之交,地里的庄稼高一片、矮一片,满眼绿色中点缀着朵朵小花,是逮蚂蚱、扑蝴蝶的好去处。那时村里牲畜养得多,牛粪、羊粪、猪粪、鸡粪都填了田、肥了地,但受技术所限,农作物产量一直不高,村民吃不饱是常态。

等到杨占国成了家,地里的农作物仅剩产量较高的玉米和土豆两种,化肥也普遍使用了。杨占国一家温饱无忧,却难有余钱。为了增加收入,部分村民将目光瞄准林木、野生菌、野生中草药等,乱砍滥伐等破坏资源环境的行为时有发生。“时间一长,地开始板结,蝴蝶、蜜蜂也少多了。”那时的杨占国既有挣不到钱的焦虑,也有对土地和环境的担忧。

2016年统计数字显示,八顷村共有459户1153人,其中186户445人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是我省深度贫困村之一。这一年,八顷村在生态环境部相关部门指导下,开始谋划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减贫”项目。杨占国心心念念的这块田地即将迎来新生。

2017年,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经过实地走访调研,针对八顷村拟定有机金莲花种植方案。由生态环境部、省广播电视局共同投资60万元,流转60亩土地种植有机金莲花,承德八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与围场天原药业公司签订收购协议,成品花全部回收。这样既保障了制药企业原料供应,又减轻了村民对当地生物资源的依赖和破坏,还为贫困户开辟了增收渠道。

杨占国凭借一身种地的好本事,成为金莲花种植基地的管理员。第一次种植有机金莲花,杨占国开了眼,选育良种、划定株距、挖土深度、有机肥料配比、水利设施配套……都有严格标准。种植过程中,除了必要的人工除草,几乎不再人为干预。今年,八顷村种植的金莲花通过有机认证,一公斤干花能卖到400元。

除了有机金莲花,这块地还种上有机富硒马铃薯、玫珑瓜、贝贝南瓜、菊芋和菊苣等多种作物。生物多样性增加了土壤有机质,保持了农业生态系统稳定,让这块地又成了村里最好的地。

参照这块地的经营模式,八顷村在全村推广农作物多样性种植,村民也实现了收入多样性。2019年底,八顷村整村脱贫出列。杨占国流转土地得租金、入股分红得股金、务工就业得薪金,一年收入4万多元,过上红红火火的好日子。

“尤为可喜的是,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有效宣传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念和相关知识,村民自觉维护当地生物多样性,乱砍滥伐现象得到根本性遏制,有效保护了当地的森林生态系统。”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生态环境保护局局长李千秋说。(河北日报记者李建成)

责任编辑:刘丽佳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